我国西藏、青海、云南、贵州等高海拔地区地域辽阔,海拔高度大部分在2000~5000米之间,人从平原地区进入高海拔地区都有发生高原缺氧及高原反应的可能性,青海玉树地震虽然已经过去,后面还要面临重建家园,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问题,高原救援过程中如何保护好救援人员的健康是救援的关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救援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乘坐飞机无疑是最简捷最快速的交通工具,进入现场后往往得不到休息即很快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对于救援人员而言特别容易因缺氧出现高原反应,甚至出现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危合并症,因此,首批进入高原的救援人员应该选派生活在相对高海拔地区、身体健康、年富力强的人员,这次玉树地震广东救援队是早期乘坐飞机进入玉树并大面积出现高原反应,无奈提前结束救援,广州海拔高度仅6米,与玉树有近4200米的落差,如果当时选派昆明救援队快速进入,昆明海拔高度2000米左右,与玉树落差2200米,发生高原反应的机会将大大降低,如果选派西藏救援队,发生高原反应的概率几乎为零,因此今后发生类似情况时应考虑到救援人员居住地的海拔高度,以便尽快进入战斗状态。
2、交通工具:最理想方式是以火车或汽车缓慢进入高原地区,身体有个逐渐适应高原缺氧的过程,可有效预防高原反应,当突发自然灾害或意外时,需要大面积救援可以采取分批次进入,早期让高海拔地区人员乘坐飞机快速进入进行救援,低海拔后续救援人员可以乘坐火车或汽车交通工具,既保证了救援的需要又可有效预防高原反应。
3、 饮食营养:救援人员应随身携带高热能食物,如巧克力、能量棒、奶酪等,携带方便,可以及时为人体提供大量热量,最大限度保证人体所需能量的供应,有益预防高原反应。
4 、补氧措施:高原救援不同于长期到高原地区工作或居住,时间短、任务急、劳动强度大,一旦出现缺氧等高原反应症状应及时治疗,以免影响战斗力,目前现场补氧措施很多,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以平原地区为例不同吸氧方法所吸入的氧分压分别是:
空气中氧分压:760mmHg×21% = 159mmHg
鼻导管吸氧:760mmHg×{21%+(流量×4%)} = 250mmHg左右
密闭面罩吸氧(便携式高压氧):760mmHg×100% = 760mmHg
软体舱:(760mmHg×21%)×压力(以1.5大气压为例) = 238.5mmHg
制氧机:【760mmHg×{21%+(流量×4%)}】×(80%~90%) = 200mmHg左右
注:(1)其中软体舱一般使用的是压缩空气,即使可以调节氧浓度也应控制在23%以下,以免发生火灾.(2)制氧机出来的氧并不是纯氧,流量越大氧浓度越低,流量越小浓度越高,一般在80%~90%之间.
通过以上比较不难看出,密闭面罩吸氧(便携式高压氧)吸入的氧量最多,最适合高原救援中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的抢救治疗,其它吸氧方法由于所吸入的氧量太少还不足以起到治疗作用。
考虑到高原救援的特殊性,吸氧应该纳入后勤保障的一部分,最大限度的保护救援队员的身体健康。
5 、药物准备:在没有医护陪同无输液条件时,个人应备有适量的口服利尿药,激素及提高氧利用率的药物,以备出现脑水肿、肺水肿时应急使用。
6、初到高原地区尽可能避免过度疲劳及体力透支,根据工作需要适度调整工作计划,一旦发生严重高原反应及时救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