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秋冬季节了,诸多朋友在门诊时,常问一个问题:季节和精神心理疾患的发生有关吗?我们需要增加药物剂量吗?科学的讲,二者并不存在关联,也不互为因果关系。但是有意思的是,一些疾病的发生的确有一定的季节特点,容易给大众造成误解,认为季节变换会导致精神心理疾病发作或复发,因此,一些患者或者家属一到季节变更,就自作主张的增加药物剂量,防止病情波动。
有的则在盛夏时节,盲目减药,导致治疗副反应的发生或者病情复燃。虽然二者不存在必然的关联,但是一些疾病发生的确存在一些季节性特点,笔者介绍,以飨读者。
精神分裂症好发于冬春交替季节,民间多言: 菜花黄,疯子狂。话虽不雅,却有一定道理,笔者多年的临床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冬春交替时节发作或住院,这个时候也是医院最忙的时候,因此,在这个时候,一般不主张自行过快的减药,即使病情比较稳定,也不大意。
躁狂或双相障碍患者在春夏交替时节较多,也就是五六月初,一些躁狂患者发作较为显著,表现兴奋、话多、自我夸大,行为紊乱,发脾气和不眠等症状。每当这个季节,一些老患者家属也很是警惕,担心复发波动。
对于抑郁和焦虑症、强迫症等疾病没有发现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发作。此外,女性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发病也有特点,如在青春期易发生焦虑抑郁和强迫症状、孕期或围产期易出现产前或产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更年期易表现躁狂、抑郁和躯体化症状等。因此,对于女性而言,在以上年龄段,应重视自己的情绪状态,不要轻易忽略。
实际上,无论季节也好,还是不同年龄段也罢,只要心态调节有法有则,进退有度,得失平衡,才能真正做到宠辱不惊,闲庭信步,笑口常开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