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人群都存在近视,我国近视眼人数约4亿。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是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其中,我国学生近视发病率居世界第二,人数居世界之首。
一、近视怎么产生的?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是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之前,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影像,而造成视觉模糊不清。简单的说,就是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可以看清。
近视的产生原因至今依然不是十分明确,公认的看法是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眼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都是高度近视,下一代近视的发病率较高。但一般中低度近视遗传倾向就不很明显。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青少年的眼球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眼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不仅需要眼的调节作用的发挥,双眼球还要内聚,这样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眼球的前后轴就可能变长。眼轴每增长1毫米近视约增加300度。
二、什么是假性近视?
学龄儿童或青少年长期不适当读书、写字或照明不足等因素,使睫状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变凸的晶状体不易松弛,这时,远处平行光线进入眼内,经过变凸的晶状体较强的屈折后,其焦点就不再落在视网膜上,而落在视网膜前面,看东西模糊不清,医学上叫假性近视。如经适当休息或用阿托品药水滴眼,使麻痹痉挛的睫状肌放松,视力就可恢复。真性近视是眼轴变长了,不能恢复,假性近视是晶状体变凸了,可以恢复。
假性近视是真性近视眼之前的一种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状态不能及时缓解,眼睛发生器质性改变就会形成真性近视。判断真假近视眼需要做散瞳验光。有些家长担心散瞳对孩子眼睛有害,其实散瞳的目的是解除眼睛疲劳,让紧张的肌肉放松,这样验出的屈光度才是准确的。如果散瞳后裸眼视力能够达到1.0,那就是“假性近视”,如经适当休息或用阿托品药水滴眼,使麻痹痉挛的睫状肌放松,视力就可恢复。
真性近视一旦形成就不可逆转,它是眼球发生的器质性改变。眼球的前后轴变长,外界物象通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前,视网膜上没有清晰的物象,当然就不会有良好的视力了。这种器质性改变除了手术外,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眼球缩短、屈光度改变,这就是近视眼难以治愈的原因。
三、近视如何预防?
青少年时期近视发展较快,为了预防近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写字、读书姿势,不要趴在桌子上或扭着身体。书本和眼睛应保持25~30cm距离。
2、近距离用眼的时间不宜过长,每隔45~60分钟要休息10~15分钟。休息时应隔窗远眺或进行户外活动,使眼球调节肌得以充分放松。
3、近距离用眼时的光线要适中。近距离用眼时光线过强或太弱均是造成近视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夜晚或光线暗的环境下,照明最好采用40~60W的白炽灯,放在书桌的左上角。这是因为白炽灯的光线比较柔和,显色性能良好,眼球容易适应,防止了光线过强或过暗所带来的用眼疲劳。
4、写字时握笔姿势要正确,手指不能遮挡笔尖。
5、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6、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机体素质的好坏与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也有密切关联。比如说,营养不良、患急慢性传染病、体质虚弱、偏食或贪吃甜食的孩子常见有近视眼。7.应多吃些含各种维生素较丰富的食物,要营养均衡。
高度近视眼的视力低下,难以矫正,戴完全矫正的眼镜又往往不能耐受)所以配镜时应低度矫正,争取视力有些提高而又能保持舒适为宜,无须一味追求最好的矫正视力。高度近视眼配戴角膜接触镜(即隐形眼镜)矫正视力比普通眼镜好,而且可以减少普通眼镜的三棱镜效应、视野受限等不适。
高度近视眼的另一特点是病程进行,发育期进展明显,成人后仍不停止。这主要由遗传固素决定,但后天的视觉环境、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全身健康、营养状况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应比其他人更加注意视觉卫生,增强体质,防止维生素A、钙的缺乏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高度近视眼伴有一系列眼部退行性病变,并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危害视力。高度近视眼球变长,后部巩膜薄弱,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玻璃体变性。在外力作用下或玻璃体牵引下,变性的视网膜易形成裂孔,进而发展成视网膜脱离,所以,高度近视眼应特别注意避免头部剧烈震荡和撞击,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可能,一旦发生闪光感觉等先兆,要及时检查。此外,黄斑区变性也严重危及中心视力,高度近视眼还可能发生视网膜出血、青光眼、白内障等,均应及时检查与处理。
儿童期应如何防止近视眼?
预防近视的措施,应从每一个孩子的幼儿期即开始做起。保护视力的重点在于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视物习惯。在孩子读书、写字、画图画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幼儿连续看书、写字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孩子在看书时应将其置于光源的右侧,使光线来自于左前上方,且灯泡(管)要加罩合适的灯罩,以避免眩光。光线强弱应适中。不要在走路、乘车和躺着的时候看书。给孩子使用的桌椅要高矮合适、协调,且应随孩子的生长而不断进行调整。在孩子看电视时,室内最好亮一盏灯。
孩子与电视屏幕的距离,应是电视机尺寸的5倍(一般应在3米以上),且应注意电视画面的亮度、对比度的适中,并不要连续较长时间地给孩子看电视。此外,保证每天适量的户外活动,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并定期给孩子检查视力均为预防近视的重要措施。只有时时注意将这些综合措施落实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效地防止近视的发生。对患有高度近视的孩子,应嘱其避免剧烈的活动,以防止发生视网膜脱离,并可接受手术治疗。
如上面所述,由于上述反应均为正常的生理性现象,且目前我国所用的接种制剂,绝大多数局部和全身反应都较轻微和短暂,所以多不须行特殊处理。届时让孩子注意休息、多饮水,并予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即可。对局部皮肤的红肿现象,一般不需要进行处理。如伴有淋巴结肿大,可进行热敷,对中度以上的发热,在施行物理降温的同时,还可服用解热镇静剂,一般1、2天内即可退热。在孩子接受接种后,如除发热和局部轻微反应外,无其他的特殊异常,则可不去医院处理。
并尽量不要给孩子应用抗生素等药物,以免降低接种效应。如孩子出现持续性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等情况,或局部反应严重、持续时间过长、则应及时带其去医院诊治。此外,孩子在接受接种时,如处于饥饿或静神高度紧张状态,即有可能发生晕厥现象。所以,在接种前应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并对其予以安慰或鼓励,尽可能消除其紧张心理。如发生晕厥,应立即让孩子平卧,并给其饮用糖开水,一般短时间后即可恢复正常状态。
近视眼会引起哪些眼病?
近视眼会引起许多眼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多数是致盲的,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越大。这些并发症有:
1、视网膜脱离是近视眼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近视眼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常发生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等,变性区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发生穿孔,有的已经穿孔形成于性裂孔,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在视网膜脱离中,70%是近视眼。
2、白内障近视眼眼内营养代谢不正常,使晶状体的囊膜通透性改变,晶状体营养障碍和代谢失常而逐渐发生混浊,视力逐渐减退产生并发性白内障。这种白内障发展缓慢,以核心混浊和后囊膜混浊为主。
3、黄斑出血和黄斑变性近视眼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缺血,视网膜产生一种新生血管生长因子,这些因子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极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再破裂、再出血,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短痕,致黄斑变性,黄斑变性永久性损害视力。
4、玻璃体液化变性玻璃体是无色透明胶冻状。当近视眼眼球增大,玻璃体却不会再增加,所以玻璃体不能充填眼内全部空间,出现液化,活动度增加,混浊,引起眼前黑影,诱发视网膜脱离。
5、青光眼近视眼眼房角处滤帘结构不正常,所以眼内的房水流出阻力较大,容易引起眼压升高。据统计高度近视眼30%有青光眼,这种青光眼会造成视力渐渐丧失。
6、斜视、弱视近视眼可引起外斜或外隐斜,如双眼近视度数相差大于300度者,易引起度数深的眼外斜和弱视。
近视眼的人不老花吗?
不少人认为近视眼的人不老花。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近视眼的人与其他人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他们的眼睛里,也要发生一系列的衰老退化的现象。首先是水晶体的核逐渐加大并变硬,晶体的弹性越来越小,其次是睫状肌的肌的力逐渐变弱,因而发生了在看近处目标时,缺乏必要的调节力,出现读书写字困难的现象,这就是老视,俗称老花眼。
但是,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的表现又与一般正视眼的人不同,因而所需要的眼镜度数也不一样。一般正视眼的人40岁以后开始老花,到45岁时大约老花+1.00―+1.50D左右,50岁时老花+2.00D,55岁、60岁和70岁的人则分别为+2.50D、+3.00DS和+4.00D左右的老花,但是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所需要的眼镜度数,就要根据他们原有的近视度,以及他们的具体年龄等情况而定了。
比如一位近视-3.00D的人,不论他到了多大年龄,只要他的近视度不变,那么,他看远处就一直戴着他原来度数的近视镜。但随着年龄增加,40岁以后,他在阅读写字或做近距离细微工作时所需要的眼镜度数,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比如他到了50岁,眼睛也发生了+2.00的老花。那么,他看近时所戴的眼镜度数就应该是-1.00((-3.00D)+(+2.00)=-1.00D),即近视-1.00D。同理,他到了60和70岁时,他看近时所戴的眼镜度就应分别为零度(本光)和+1.00D了。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戴着原来近视眼镜的老年人,在看书写字时,往往需要把近视眼镜摘掉。还有的人即使摘掉眼镜,看近处仍然不合适,还需要把目标移近或放远些。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因为在近视眼的基础上,又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老花所引起的。
这样,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即近视眼的人发生老花后看近所戴的眼镜度数,应该是他原有近视度数与该年龄应有老花度数的代数和了,而二者抵消后的度数,就是他看近所应戴的眼镜度数。但是,在我们为近视者配老花镜时并不能就这么简单了事。而还必须考虑到个人戴镜者的个人体质、营养、工作环境、职业要求及个人习惯等各方面具体情况,再经过充分地试戴后再最后具体定度配镜,这样才能为近视者配一副合适的老花眼镜。
近视眼分类是怎么样的?
1、单纯性近视:指先天性近视,目前又分为真性、假性、混合性近视。真性近视为轴性近视,眼轴拉长所造成,经保守治疗不能降低近视度数。假性近视原本就不是近视,而是低度远视或正视眼,由于调节肌过度用力而成近视状态,一旦经过治疗放松调节后视力可恢复,这种近视很少见,治则消,不治则复发,最后也可导致真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指真假近视都有,多见于200度以下的近视眼,经过放松调节肌的治疗能减轻度数,但不能消除全部度数,青少年初起以假性近视多见,但时间久了就可导致振兴近视。
2、病理性近视:指家属遗传性高度近视眼,家属里有高度近视眼或带有高度近视眼基因,其子女出生后带有高度近视眼的基因或为高度近视眼,年纪很小近视度数就较高,随着年纪增长近视读书也不断加深,20岁以后仍有发展趋势,通常称为进行性近视,病理性近视,近视读书达1200度以上的超高度近视,矫正视力往往也达不到正常。
根据近视度数分类:
1、轻度近视:低于-3.00D;
2、中度近视:-3.00D---6.00D;
3、高度近视:高于-6.00D。
病因:
①轴性近视:是指眼轴较长而眼的屈光力正常,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近视。常见为发育和遗传有关,不良的卫生习惯加速发展,如阅读时灯光照明不合理,坐姿不端正,距书本及工作目标太近,以及过度用眼等。
②屈光性近视:是指眼轴正常但眼的屈光力增强。常见角膜膨隆,圈袍角膜。晶状体异常,球悬晶体,晶体位置倾斜。睫状肌痉挛,引起晶体过度调节。
营养不均衡使青少年患近视的可能性增大。钙、铬、锌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A、B、C、D、E是健康眼球生长发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偏食、挑食及长期食入精制食品的孩子由于缺乏上述物质,必然导致眼球发育不良,致使眼球壁弹性降低,眼轴拉长,导致近视或近视度数加深。
四、近视的治疗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近视。目前最常用的近视矫正方法包括眼镜、隐形眼镜和屈光手术。
配戴框架眼镜是目前最普遍的治疗方法,使用安全、价格便宜是它的优点。但是,它也存在很大的弱点,那就是使用起来不太方便。隐型眼镜克服了框架眼镜的诸多缺点,但同时它本身也有无法避免的缺陷。首先,隐型眼镜相对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长期使用费用较高。其次,隐形眼镜的摘戴过程和日常护理比较繁琐。而且由于隐型眼镜是属于附着在眼角膜上的接触镜,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引起结膜炎、角膜炎,甚至可能引起更严重的眼病。
眼科屈光手术包含多种手术方法,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我国于90年代初引进准分子激光技术,近几年有迅速扩大的趋势。由于准分子激光治疗可以使近视患者摘掉眼镜,像正常人一样具有良好的视力,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这种方法。目前通过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主要包括LASIK、LASEK和PRK三种方法。
LASIK是最常用的主流方法,适合于绝大多数近视患者。LASEK主要针对因角膜薄而无法实施LASI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PRK是最先开展的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方法,由于术后疼痛等缺点,目前已很少使用。在LASI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波前相差引导加虹膜定位的LASIK又被称作个体化切削,可以达到比普通LASIK更好的视觉效果。
另外,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和晶状体置换手术是对准分子激光角膜手术的很好补充。对于角膜较薄无法接受LASIK治疗的年轻中高度近视患者,可以通过眼内植入人工晶体的方法得到矫正,相当于把眼镜放到了眼睛里。而对于老年近视患者或因角膜较薄无法接受LASIK治疗的中年近视患者,则可采用晶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