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眼角和鼻腔之间有一个管道系统,叫做泪道,泪液除湿润眼球及部分蒸发外,剩余的泪液都由泪道引流入鼻腔。如果鼻泪管或泪囊下部因为炎症、外伤、异物、肿瘤、寄生虫等原因发生堵塞,眼泪引流不通畅,大量的眼泪蓄积在泪囊内,因为其温度和湿度非常适合细菌生长繁殖,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大量的细菌孳生,这也就是慢性泪囊炎。
慢性泪囊炎一般没有局部疼痛和皮肤红肿等不适症状,主要表现就是大眼角经常流泪、流带脓液的眼泪,特别是用手指尖轻轻压迫大眼角和鼻梁的交界处,可见大量的黄白色的脓液从大眼角流出来。慢性泪囊炎是一个很大的隐患。因为充满泪囊的脓液里含有大量的细菌,细菌随脓液流出来污染眼球,可造成不可挽回的危险后果。比如,可能导致角膜炎或角膜溃疡,轻者治愈后遗留角膜瘢痕,重者发生角膜穿孔而失明。
慢性泪囊炎有可能急性发作,引起泪囊周围的组织发炎,导致局部皮肤疼痛、发红、肿胀,甚至全身发热、不适。如果泪囊脓肿从皮肤穿破就会形成“泪囊瘘”,这种瘘管长期流脓,很难彻底治愈。因为慢性泪囊炎对眼球有上述诸多的威胁,所以眼科医生常常把慢性泪囊炎比做眼球旁边的“定时炸弹”。
慢性泪囊炎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因为只要泪道的阻塞不排除,炎症随时可能复发。因此手术是根治该病的一种最为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术式是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手术后伤口留下瘢痕影响美容,对于年轻患者来说尤其难以接受。此外创伤大,尤其术中需将泪囊内侧骨壁顶穿后再把骨孔咬大,对于许多年老或身体较弱的患者确实难以耐受。
对于年老患者鼻黏膜菲薄,在与泪囊吻合时很容易撕豁,手术难度加大,所以一般不考虑65岁以上患者做此术式。对泪囊较小者疗效不佳。另外这种术式尚有过程繁杂,出血多,痛苦大,费用偏高等缺点。所以不要说患者不愿意接受,就连医生也恐怕不愿意多做这类手术。
近年来,耳鼻喉科鼻内窥镜手术为该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术途径。泪囊与鼻腔相隔骨性泪囊窝和鼻腔黏膜两层结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大部分位于中鼻道前端。术中在鼻内窥镜下于中鼻甲附着处前端前下方1cm处作黏膜切口,分离暴露1.5cm×1.5cm的骨面,于近钩突处用鼻窦钻磨除泪囊区骨质将骨孔扩大至1.0cm×1.5cm,暴露与确定为泪囊内侧壁后;
在泪囊壁上作尽可能大的“∩”形瓣,下翻跨于骨孔下缘,形成泪囊内侧壁造口,并与钩突处粘膜吻合,泪囊引流口及粘膜吻合口处填压可吸收明胶海绵。一周后行泪道冲洗。术后一个月每周冲洗一次。该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造骨窗时应尽可能大,直径不小于1 cm,切开泪囊壁时要一次切开泪囊全层,与骨窗直径一样大,这样脓液引流通畅,恢复快。
应用鼻内镜技术,能提供良好的鼻腔可视范围,在鼻腔内施术避免了传统手术鼻外切口损伤大、遗留永久瘢痕、术后长时间放置硅胶管等缺陷。如合并鼻中隔偏曲、鼻窦炎者可一次手术完成,克服了二次手术的缺点,解决了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的问题,且安全可靠,治愈率高。因此慢性泪囊炎经鼻微创治疗即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