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都可以要了人的性命,尤其是癌症,在医学发达的今天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法。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第3位,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胃的任何部位皆可发生胃癌,胃窦部最常见(48.8%~52.5%),其次是贲门部(16.1%~20.6%),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
一、胃癌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
1、外界因素:
(1)饮食因素:可能的饮食致癌因素为经常食用烟熏、烤炙食品(含苯并芘)或腌渍食品、酸菜(含N-亚硝基化合物)。高盐的盐渍食品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另一种危险因素。近年来的研究又提出了保护因素,如牛奶、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一些水果等。
(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近年普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病有关。1994年WHO已将其列为第一类胃癌危险因子。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胃癌发病率与HP感染率呈正相关,HP感染者胃癌危险性较非感染者增高6倍。
(3)其他因素:真菌、血吸虫、地理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心理和饮食行为及习惯等在胃癌发病中有一定作用。
2、内在因素:
(1)遗传因素和基因变异:胃癌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患者家属中胃癌发病率高于一般人2~4倍。
(2)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失调;
(3)免疫功能紊乱、低下
(4)消化道激素的作用;
(5)疾病因素:现已公认,一些疾病患者胃癌发病率增高,故视为癌前病变,又称癌前状态。此类患者视为高危人群。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和肥厚性胃炎等。
3、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由正常胃黏膜发展成胃癌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过渡性病变称为癌前病变。现认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有癌前意义,而后者意义更大。目前异型增生分级尚不统一,有一定主观性。国内分轻中重3级。内镜随访结果表明,其癌变率分别为:轻度2.5%,中度4%~8%,重度10%~83%。
二、胃癌发病起始于黏膜上皮层,癌灶逐渐发展,同时向水平方向和深层浸润和扩散,逐渐累及胃壁各层甚至周围脏器,也可通过多种途径转移。病期早晚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很大。按照胃癌侵犯胃壁的深浅,被分为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侵犯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者称早期胃癌,侵至肌层者称中期胃癌,侵及浆膜及浆膜以外者称晚期胃癌,中、晚期胃癌合称进展期胃癌。
三、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早期约80%患者表现为上腹不适,将近50%胃癌患者有明显、食欲减退或食欲不振。晚期可出现乏力,腰背疼及梗阻后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纤维内窥镜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最直接准确有效的诊断方法。腹部CT检查,经腹腔镜检查有助于了解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
四、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达到根治或最大幅度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有传统和腹腔镜两种方式。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胃癌根治性手术包括早期胃癌的EMR、ESD、D0切除术和D1切除术等,部分进展期胃癌的(D2)及扩大手术(D2+)。胃癌姑息性手术包括胃癌姑息性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