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眼科”、原作者郝晓军青光眼、是一种很常见的眼病、也被称为“无声的光明窃贼”、90%的青光眼在得到确诊之前、毫无症状。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发现、50%的青光眼会被漏诊。医学上、也是最常见的不可逆转的致盲眼病。
青光眼虽然是一种古老疾病、医书上早有记载、但是、其真正的发病机制、现在还不十分明了。不过、通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医生发现、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已经逐渐清晰:
1、年龄。超过40岁、是青光眼开始“高发”的年龄段、医生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两年要到青光眼专科体检一次;60岁以上、每年一次。
2、种族。亚洲人群、特别是东亚、东北亚、爱斯基摩人群、是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发人群、这些青光眼有一个共同特征:远视。因此、年轻时视力特别好、号称能看到1.5甚至2.0的、到了中年之后、需要定期做好眼科体检。
3、家族史。无论是开角型、还是闭角型青光眼、都有一定的家族发病倾向。凡有青光眼家族史的、其青光眼发病年龄、要较正常人群的青光眼发病时间早10年。
4、近视。近视、是公认的开角型青光眼发病危险因素、而且近视本身固有的眼底情况、使得青光眼的诊断较为困难、我们建议、高度近视人群、需要定期做好眼科体检的资料档案。
5、角膜厚度。中央角膜厚度薄、低于520微米、是青光眼的危险因素之一。
6、眼压。以前、人们是以眼压高低来判断有无青光眼、现在的研究发现、有至少一半的青光眼、眼压从来没有超出“正常范围”、这给青光眼的防治带来新的认识。
眼压升高,虽然不是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标准、但仍然是其他类型的青光眼诊断指标。如果眼压较原来明显升高、或者超过正常范围的上限、即21mmHg、还是需要注意定期检查。
医学所谓的危险因素、是指有这些情况的人、相对容易发生青光眼。此外、如长期应用激素、有眼外伤史或手术史、也可能继发青光眼。
青光眼、少部分是突发性的、比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在照明较暗、情绪激动时、容易被诱发、因此、我们建议、有闭角型青光眼危险因素的人群、避免去电影院、在家看电视时、要开灯、不能关灯。还有、就是不是镇静类药物说明书提到的、这类人群也不宜服用镇静类药物但是、对于开角型青光眼来说、去看电影或者服用镇静类药物、却很少有显着影响。
对于大多数青光眼来说、疾病发展是一个慢性过程、确诊有时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和比较、因此、医生建议:
第一、要定期检查、保存好检查资料;第二、即使被诊断为青光眼、也不要慌张、大多数青光眼不会很快失明、要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积极配合治疗。
青光眼的治疗、目前还是围绕控制眼压急性升高、降低眼压来进行的。前面说过、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疾病、已经损伤的视神经纤维是不可能挽回的、因此、青光眼治疗、只是控制或者减慢疾病的进展、这和其他眼病治疗不同、最满意的青光眼治疗也不能恢复或者提高视力或者视野范围、而且也很少有其他症状的改善、这就需要病人的理解和坚持、千万不能因为觉得没有改善、就自行停药、减药、不规范治疗、或者放弃定期随访、这是青光眼治疗的大忌。
社会上有时会有一些青光眼的治疗秘方或者偏方流行、这些我们作为青光眼专科医生无法一一评价、我们的建议是、一定要坚持正规的青光眼治疗和随访、经过正规的青光眼治疗和随访、绝大多数青光眼终生都能保持有用视力、不要轻信一些谣传、如“青光眼很快就会瞎”、从而乱投医、去误信“秘方”、“偏方”而放弃正规的青光眼治疗和随访。
积极的心态、永远是一切疾病的良方。虽然青光眼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我们医学上已经有了系统、规范的青光眼诊断和治疗方法、定期检查、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按时随访、能够让我们绝大多数青光眼很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