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镜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
诊断性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和治疗性ERCP。治疗性ERCP包括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encterotomy,EST)、内镜胆道引流术(endoscopic biliary drainage,EBD)、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doscopic nose biliaty drainage,ENBD)、经内镜胰管引流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odrainage,ERPD)和相应的内镜内瘘术等。1、不需开刀可以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吗?
以往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总胆管切开取石,无疑手术创伤大,合并症多,身体恢复时间长,危重及老年人尤然。不仅如此,单纯外科手术不能保证取净结石,导致结石残留,致使再次开刀,再次残留,反复发作,反复手术。ERCP技术(十二指肠镜技术)的问世为总胆管结石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更为理想的途径,它可以在不麻醉、不开腹的情况下将结石从口中取出,术后即刻下地活动。该方法为胆道内镜微创的又一典型代表,已可以代替某些胆道外科手术,给胆道外科带来巨大进步。
EST(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主要适用于原发或继发性总胆管结石和胆道术后总胆管残余结石,对总胆管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更是适应证,急诊行乳头切开取石效果尤为明显。
2、EST(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取石有什么危险吗?
EST技术在内镜治疗领域是一项疑难而复杂的技术,已日臻成熟,对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术的合并症各家报道不一,发生率为3%~17%。尽管EST的严重合并症有穿孔、出血、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坏死性胰胰炎等,甚至有一定的死亡率,但只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可降低合并症的发生率。
3、术后留有T管的胆总管残余结石采用“ERCP/ EST(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取石”还是“胆道镜取石”?那一种更好、更安全?
对胆道术后仍保留T管的总胆管残余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应待术后4-6周应采取更为简单、安全、可靠的胆道镜取石术,避免采取ERCP/EST取石,这是因为(1)胆道镜可直视胆管,明确病变和更细小的残石,较T管造影和ERCP诊断率更高更准确,不容易出现漏诊;(2)痛苦小,无ERCP/EST的出血、穿孔、胰腺炎等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3)经济:胆道镜取石的费用远远少于ERCP/EST取石;(4)保留了括约肌的功能,避免了返流的发生,完整的胆道密闭性对术后的效果和结石的复发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伴有肝内胆管狭窄者,虽然胆道镜可以解决狭窄,但是对于病理性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者,还有相对狭窄的存在,人为破坏括约肌密闭功能,导致反复返流胆管炎和复发的加速,基于以上几点理由,胆道内镜医师应该引以为戒,不容忽视!否则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4、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应该选择那种治疗方法?
手术+胆道镜取石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最佳方案!对于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原则上不宜采取EST(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取石,以免损伤了括约肌的功能,破坏了胆道的密闭性导致返流,而是采取手术和胆道镜相结合的原则,避免盲目的ERCP/EST取石,当然在肝胆管结石伴有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时,采取ENBD可使其化险为夷,为手术治疗争取了机会。另外,对高龄、难以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行ERBD(内镜胆道内引流),解除总胆管梗阻,缓解症状。
5、电子十二指肠镜是怎么回事?
电子十二指肠镜广泛应用于肝、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诊断方面,如胆管结石、胆管狭窄和畸形、胆囊和胆囊管病变,以及疑难性腹痛的鉴别诊断。特别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价值。胆胰疾病的内镜治疗,近年来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治疗的“口中取石术”,具有不用开刀、痛苦少,费用低等优点,现已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首选的治疗方法。除胆总管结石外,现已扩展到了急性重症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乳头括约肌狭窄等十几个病种,其技术也发展到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网篮碎石、鼻胆管引流、内置管引流以及气囊和机械性胆管扩张术等。
6、什么是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电子十二指肠镜的一项独特而无法替代的胰胆管检查方法。是诊断胆道疾病的重要手段。逆行胰胆管造影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的“胆管树”图像,它可以鉴别黄疸的原因、梗塞的部位、结石的分布、胆管狭窄位置等,对制订外科手术计划十分重要。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手术前,还常规行ERCP检查来明确胆囊和胆囊管与胆总管的关系,以降低LC时胆管的损伤。
7、什么样的患者选择做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
1、梗塞性黄疸。
2、胆道结石:特别对肝内外胆管结石,ERCP优于CT和B超检查。
4、胆道术后综合征:经ERCP可确诊,如残石、狭窄。
5、胆道畸形或损伤。
6、胆道蛔虫。确诊并作取蛔治疗,立竿见影。
7、慢性胰腺炎:胰管狭窄,胰管结石,合并胆道梗阻,胰腺囊肿,假囊肿或脓肿。
8、在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前应该注意和准备什么?
1、术前禁食水6~8小时。
2、作碘过敏试验。
3、术前用药:安定10mg、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肌注,也可静注解痉灵(Buscopan)20mg。
4、检查前15~20分钟口服表麻祛泡剂一支(达克罗宁混合剂)。
9、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时痛苦吗?
操作过程类似胃镜检查,只是操作技术更复杂,病人的感受似做胃镜一样检查结束后,病人可立即下地,无明显痛苦。
10、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后应注意些什么?
1、检查治疗后一小时,如无特殊,可进低脂半流质饮食。
2、检查后应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11、胆总管结石都需要开刀手术吗?
胆囊切除术后又患了胆总管结石怎么办?一定要开刀手术吗?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电子十二指肠镜的一项崭新的治疗功能(俗称“口中取胆石术),也是胆道微创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治疗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蛔虫、胰胆管狭窄,乳头狭窄,一直采用剖腹开刀手术。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出现,胆道疾病的治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胰胆疾病引起的黄疸、疼痛等,只需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在镜下行微创手术,不需剖腹开刀,痛苦小,轻松解决胰胆问题。
①直径小于1cm的结石,EST后可自然排出。
②直径1―2cm的结石,采用取石网篮直接取出。
③大于2cm的结石,经碎石网篮碎石后排出。
11、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口中取石”术适合什么样的患者群?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电子十二指肠镜的一项崭新的治疗功能(俗称“口中取胆石术),也是胆道微创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治疗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胆道蛔虫、胰胆管狭窄,乳头狭窄,一直采用剖腹开刀手术。随着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出现,胆道疾病的治疗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胰胆疾病引起的黄疸、疼痛等,只需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在镜下行微创手术,不需剖腹开刀,痛苦小,轻松解决胰胆问题。
1、胆总管结石:
①直径小于1cm的结石,EST后可自然排出。
②直径1―2cm的结石,采用取石网篮直接取出。
③大于2cm的结石,经碎石网篮碎石后排出。
2、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的并发症和病死率均很高,经EST和经鼻胆管引流(ERBD)能有效地引流出感染性胆汁,迅速降低胆管压力,控制病情进展,从而达到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目的。
3、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特别对重症类型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及时行EST减压和ERBD引流胆汁,可明显降低死亡率。
4、奥迪氏括约肌痉挛或良性狭窄:行EST后疗效可靠。
5、手术后胆汁外瘘:胆囊切除术或胆管切开术后早期发生胆瘘,如再手术探查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较高,行EST后置入支撑管到达瘘口近端,胆汁外漏一般能在几天内停止,胆管瘘口封闭,可以替代危险性及高的胆管再探查手术。
6、晚期壶腹周围癌的减黄:行EST后引流胆汁,缓解黄疸,提高生存质量。
12、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口中取石”术前应该做什么准备?
1、查肝功能、凝血五项、血尿淀粉酶。
2、术前禁食水3、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杜冷丁50---100mg13、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口中取石”术后做如何处理?
1、休息、禁食水24小时,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
2、复查血常规、血尿淀转酶3、抗炎、止血药、补液处理。
4、通常3――5天即可出院,身体条件好的,可门诊治疗,当天回家。
14、何为鼻胆管引流术(ENBD)?
鼻胆管引流术是现代肝胆外科中的一项常用技术。它是将一导管通过电子十二指肠镜从十二指肠乳头插入胆总管内,未端经鼻腔引出,达到将胆汁引流出体外的目的。常用于梗阻性黄疸病人的减黄和胆、胰重症病人的治疗。
适应症1、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减黄引流。
2、重症胆管炎及重型胰腺炎的紧急减压引流;3、胆管结石病人的冲洗排流等15、电子十二指肠镜治疗可以治疗胆道蛔虫吗?
成人胆道蛔虫均宜得内镜治疗【方法介绍】
1、将十二指肠镜插入十二指肠,找到乳头,如蛔虫已嵌顿,可直接取出。
2、如蛔虫已进入胆管内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行EST。
3、将取石篮入胆管内进行盲取,或注入影剂,在X 线引导下网篮捞取,一般成功率在95%以上。
4、如果取虫失败,则从导管注入氧气100ml,胆管内蛔虫可在24小时内排出。
5、术后适当应用抗生素,并同时予肠道驱出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