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磨老年人的剧痛――带状疱疹
在门诊工作中,经常会有老年人因患带状疱疹来就诊。他们向医生所述说的病情基本是相同的:我出的疹子已经没了,怎么还这么疼?疼的晚上都睡不了觉。这是怎么回事?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形感染性疾病。老年人因为身体状态较差和免疫功能低下,在受寒冷天气影响、感冒、劳累和情绪不佳后易发病,是此病高发人群。发病前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局部皮肤出现疼痛、烧灼感。数日后,疼痛区皮肤出现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很快形成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数日后,疱疹逐渐变小,终呈痂壳,1~2周脱痂,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皮疹逐渐消失,一般不留瘢痕。这种病只出现在身体的一侧。因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及感觉神经细胞,致神经末梢损伤或者坏死,患者会出现出疹区皮肤刀割样、电击样疼痛,或持续性烧灼性的剧烈疼痛,即使轻轻的触摸也会产生剧烈的难以忍受的疼痛,在夜间疼痛会明显加重。如果这种疼痛超过三个月不缓解,我们就诊断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皮肤疱疹,同时防止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镇痛治疗越早,发生后遗神经痛的机会越小,一旦出现后遗神经痛,临床上往往很难有效治疗。疼痛时间越长,越难处理。目前国内外医疗机构治疗此种疼痛,普遍采取的是综合治疗方法:首先采用口服药物,包括有效的口服镇痛药,例如非甾体类、阿片类,都可以,只要能有效止疼。推荐使用加巴喷丁,该药为目前国内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一线药物。加用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黛力新等,镇痛效果会更好些。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可以促进被破坏的神经纤维的修复,但需要持续口服三个月。如果口服药物镇痛效果不好,或出现了较严重的副作用,就要考虑应用神经阻滞的方法,应用麻醉的操作技术进行3周左右时间的持续镇痛治疗,基本就能缓解疼痛。当其它方法不能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时,也可以考虑神经毁损术。但因神经毁损术副作用较大,且易复发,现很少采用此种治疗方法。目前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最后手段是脊髓电刺激方法(SCS)。这种治疗方式有效率能达到70―80%,但缺点就是费用太高,普通患者承受不起(约20万元人民币)。如果形成大脑中枢性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枢敏化),就只能采用大脑皮层电刺激植入术,其费用更高。即使使用这些手段,也仍然难以保证能完全治愈此种疼痛,只能说是最大限度的缓解疼痛,减轻疼痛所带来的生活和心理的不良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困难性。目前所有的治疗手段只能是最大限度地缓解和减轻此种疼痛。所以再次强调:为了避免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在出疹初期就要到疼痛科接收完整规范的镇痛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