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叉韧带手术康复方案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注意: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紧及放松。
术后1天 :可扶双拐患足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踝泵练习:要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逐渐增加到500-1000次/日。(3)N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
术后2天-2周: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2)下地行走后可进行“抗重力踝泵练习”,以促进肢体远端血液回流。(3)侧抬腿练习: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以强化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4)尝试直抬腿练习: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以强化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术后3周: (1)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2)根据情况决定开始被动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屈曲角度小于60°。练习时去除支具,练习完毕再戴好支具。可以由他人帮助锻炼或由CPM机锻炼。
术后4周: (1)屈曲练习:被动屈曲角度接近或达到60°。(2)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支具0°―30°范围内活动。
术后5-6周: (1)被动屈曲练习角度大于90°,开始主动屈膝练习。(2)后抬腿练习: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以强化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3)负重及平衡练习:在保护下双腿肌肉绷劲控制动作及身体平衡,逐渐增加患侧下肢的负重及用力程度,逐渐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组,2-3组/日。练习至术后8周可患侧单腿站稳1分钟,即可脱市凶摺#4)逐渐调整夹板至0-50°范围屈伸,术后满6周时调节至0-90°范围。
术后7-9周: (1)被动屈曲练习达120°。(2)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要求动作缓慢、有控制、上体不晃动。力量增强后可双手可提重物为负荷或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3)静蹲练习:下蹲至无痛角度,调整脚离墙的距离,使膝一直垂直于足尖下蹲角度小于90°。在无痛及可控制的最大角度保持二分钟1次。2分钟/次,间隔5秒,5-10次/组,2组/日。(4)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术后10周-12周: 12周时根据复查情况决定可否去除夹板。(1)被动屈曲角度逐渐与健侧相同。(2)强化各项肌力练习。开始坐位抗阻伸膝:使用沙袋等为负荷练习,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
2-3次练习/日。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术后3个月―6个月: 此期训练旨在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性,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逐渐恢复运动。
(1)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同时增加俯卧牵伸以强化膝关节活动度。(2)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至臀部距离与健腿相同,持续牵伸10分钟/次。(3)台阶前向下练习:
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4)保护下全蹲:
3-5分/次,1-2次/日。(5)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6)如条件允许,关节情况较好,可以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注意: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术后7个月-1年: 此期可在前期训练的基础上,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逐渐、全面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