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你知道多少?
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的“三多一少”症状相信很多人都是有所了解,但你可知道当这些症状出现时,很可能说明你的糖尿病已经很严重了。对于糖尿病来说,及早的治疗康复的几率就越大。
那么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你又知道多少呢? 糖尿病患者不一定必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因而,出现以下情况也要怀疑是否得了糖尿病:
(1)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明确的轻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很大,要引起注意。
(2)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型儿或巨大儿等。
(3)反复感染。顽固性外阴瘙痒,或反复外阴、阴道霉菌感染,或屡发疖痈者,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不少女性病人就是因为外阴瘙痒去妇科就诊而发现糖尿病的。此外,反复的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创口不愈合者,也就怀疑是否患有糖尿病。
(4)阳瘘。男性病人出现阳痿,在排除了泌尿生殖道局部病变后,要怀疑有糖尿病可能。
(5)有多尿、口渴多饮或有近期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6)偶有尿糖阳性而空腹血糖正常者也要怀疑是否有糖尿病,应作进一步检查。
(7)反应性低血糖。多发生于餐后3小时或3小时以上,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颤抖等,如测血糖则在正常低值或低于正常,进食含糖食物后上述症状可消失。在某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有所表现。
(8)年轻患者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眼底病变等应怀疑有糖尿病。
(9)当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知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过敏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汗,尤其是半身出汗,体位性低血压,不明原因的尿潴留;尿失禁、不明原因的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
下肢血管病变,如下肢发凉、发泔、间歇性跛行、肢端坏死、水疱、溃疡等;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病、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不明原因的昏迷等时都应怀疑有糖尿病。
2、没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是病吗?
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种慢性疾病。
在临床上具备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的糖尿病患者易引起病人及医生的注意,但有三分之二的病人缺乏临床典型症状,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较多,患者和医生易将糖尿病漏诊、误诊。
如何从某些临床征象作线索及早发现糖尿病?
(1)以“三多一少”症状中某一个为突出表现。临床上,糖尿病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4个表现者很少见,常常主诉4个症状中一个或2个,其中以口干多饮为常见症状。
(2)以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为突出表现。在40岁以上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部分在餐前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由于病人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在餐前胰岛素水平相对较高,而出现低血糖症状。
(3)以某种糖尿病并发症为突出表现,病人以某种并发病为主诉,诉常见的是阴部瘙痒、白内障、皮肤、牙周反复化脓感染、末梢神经炎、脑动脉硬化症、脑血栓形成、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4)主要开始表现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人因昏迷急诊,而且过去无糖尿病病史,因此不易想到糖尿病,后者常见老年人。
(5)分娩巨大胎儿的孕妇,糖尿病孕妇产巨大胎儿的糖尿病发生率约为一般孕妇的10倍,产生巨大胎儿的直接原因是胎儿血高胰岛素血症,而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及蛋白质合成作用,所以胎儿发育巨大,故遇产巨大胎儿的孕妇应考虑患有糖尿病可能。
(6)常与糖尿病伴发的某些疾病患者,如甲亢、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慢性甲状腺炎、阿狄森氏病等与糖尿病并存,可能是它们共同的遗传因素存在。
(7)糖尿病家族史阳性者,糖尿病有遗传倾向早已被公认。患糖尿病的夫妇,其子女患糖尿病率约50%以上,单卵孪生子糖尿病发病约48%左右,双卵孪生子的糖尿病发病率约20%―22%,母亲遗传给子女的可能性比父亲约大3倍,这些数字提示对家族史阳性者,应警惕有患糖尿病的可能性。
(8)在临床实践中,因体检发现,患有糖尿病的病例很多,老年性糖尿病30%系统检查时发现。因此,建议对门诊的中老年患者及住院患者应常规做尿糖、血糖测定。此外,糖尿病的不典型的症状,常有皮肤瘙痒、疲乏无力、体重减轻、白内障、小儿遗尿、阳痿、足部溃疡、尿潴溜等应及时做检查。
综上所述,糖尿病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其表现各种各样,只有对此有足够的认识,才不致漏诊、误诊。临床征象怀疑糖尿病后,就应常规检查尿糖、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若尿糖阴性,空腹血糖正常,为排除本病,需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方能下结论
3、五大特征识别糖尿病类型
糖尿病有多种类型,但主要有1型和2型。1型糖尿病主要问题是缺少胰岛素,2型糖尿病主要问题是胰岛素抵抗。
1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一般不需要用胰岛素治疗。怎样确定糖尿病的类型呢?对于表现复杂或不典型的糖尿病患者,可能确定类型有些困难,但对多数糖尿病患者确定类型并不是很困难。
在这里介绍一些基本方法,以帮助糖尿病患者作自我鉴别:
(1)看发病时的年龄:年龄愈小1型可能性就愈大,年龄愈大2型可能性就愈大。30岁以下得病,1型可能性最大;30~40岁1型可能性最小,2型可能性大;40岁以上得病,2型可能性最大,1型可能性最小。
(2)看发病前后的体型:体型愈瘦1型可能性愈大,而体型愈胖2型可能性愈大;如果体型比多数正常人瘦,1型可能性大,2型可能性小;如果体型和多数正常人相似,1型可能性小,2型可能性大;体型超重或肥胖,1型可能性最小,2型可能性最大。
(3)看发病后有无酮症:酮症常常是1型的特点,而2型一般不出现酮症。
(4)看治疗反应: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提示1型,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较好提示2型。但少数1型患者发病初期对口服降糖药有一定效果,但很快变得无效,这个期间我们称之为“蜜月期”。
(6)看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水平低提示1型,正常或高于正常提示2型。
人体的脑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这些激素作用于肾上腺和甲状腺,使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直接促使血糖升高.
生长激素还通过抑制葡萄糖激酶而产生抗胰岛素作用,使血糖增高。当脑垂体发生肿瘤时,有关功能下降,引起生长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甲状腺素的分泌减少,血糖值随之下降。此时,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可自动减轻甚至消失。
这类患者对胰岛素比较敏感,易产生血糖下降且不稳定,甚至有严重的低血糖表现。还可以发生畏寒怕冷、毛发干枯、脱落、食欲不振、性欲减退、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血压偏低等肾上腺皮质机能、甲状腺机能与性腺机能减退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除对脑垂体肿瘤进行积极治疗外,可给患者适当服用一些强的松、甲状腺素及性激素,应尽量避免使用胰岛素。如出现低血糖或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危象时,在输入葡萄糖的同时,应使用强的松及补充钠盐。
4、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特点
因为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机体各方面的反应能力减弱,糖尿病便成了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也与一般的糖尿病病人有很大的差别。主要特点有:
(1)病情轻,进展慢,比较稳定
老年人糖尿病往往症状较轻,也可仅有慢性并发症或伴随症的临床表现,如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痛风、神经病变、肾脏病变、白内障、眼底病变等。当其发生脑血管意外,或因外科手术,或因伴发严重感染时,才发现糖尿病。因此,对老年人应定期检查血糖及尿糖,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
(2)心血管并发症常较严重,为主要死因
由于糖尿病病人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紊乱,大血管、微血管、心肌都常常累及,且往往在糖尿病的无症状期即可发生。病人可有休息时心动过速,平卧时心率每分钟大于90~120次,体位性低血压,亦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3)容易合并感染
老年期是人一生中的多事之秋,机体对周围环境特别是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再加以机体内部的糖化使自身免疫力下降,肺通气量和身体血流量都下降,这些都使身体素质降低。抵抗力降低以后,很容易并发呼吸系、泌尿系及皮肤感染等,感染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
(4)容易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主要诱因为严重感染、手术、脑血管意外、胃肠道功能紊乱伴严重呕吐、腹泻,或在患其它疾病时,因补液给予大量葡萄糖液或进食甜饮料较多,血糖明显升高,超过33毫摩/升,高者可达138毫摩/升,血钠常大于 145毫摩/升,血浆渗透压大于 330毫渗压/升。
病人表现有严重失水,反应迟钝,嗜睡或烦躁不安、神志模糊、定向力丧失、昏迷,亦可有四肢肌肉抽动、扑击样震颤、局灶性癫痫大发作、偏盲、偏瘫等。如未能及早诊断,积极抢救,病死率可达50%左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