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的建议:
临近高考,高三学生现在正在处于“冲刺”“临阵磨枪”阶段,部分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差,甚至多汗、头痛、头晕、腹部不适等躯体症状,而且随着高考的临近越发加重。这期间,还会由于家长、老师过多的“关注”“鼓励”“期望”“责备”“焦虑”而使学生症状加重。针对于此,建议:
一、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
如果学生出现严重的焦虑、抑郁、无器质性原因的躯体不适症状,影响到学习效率甚至对考试产生恐惧,应该及时到心理科咨询,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治疗,严重的应该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药物治疗。
二、学生的自我调整
1、自信:每个学生如果按照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进行正常状态的学习,成绩基本是稳定的,只要正常发挥,高考时大多不会出现严重偏差。
2、接受: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所以,不要对自己的心态、情绪过于敏感,认为临近高考,自己略有紧张,就是严重的“考前焦虑”,对自己造成不良的心理暗示,反而会过多将注意力关注自己感受,形成恶性循环,将正常的紧张状态放大,影响学习效率和考试发挥。
3、放松:学习是持续的过程,幻想依靠高考前的2个月过多地提高考试成绩是不现实的,因此应该保持平时的学习习惯,跟上老师安排的进度即可,过高的奢望会使自己对现状的评估与期望差距过大产生严重焦虑情绪和时间紧迫感,反而使学习效率下降。
4、节奏:越是临近高考,越要把握好学习节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自己的大脑有一个充分休息、调整的时间,题海战术和熬夜奋战会使大脑过于疲劳,在真正的高考战场上影响思维的敏捷性。
5、放下:每个人的天赋和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解题能力是谁都会遇到自己的难题或考试失利,不要因难题或失利而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产生怀疑,应该及时放下。
6、模拟:应该适当在高考前的各种应试中及自己的想象中,模拟高考环境及氛围,同时学习放松及呼吸调整技术,以使自己在真正的高考中能有正常的考试状态。
7、成绩:任何级别和科目的考试,都是在考试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真实成绩,前一次考试的不正常发挥不代表以后的考试还会这样,如果因为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中因成绩下滑而担心高考成绩,就会因过于关注结果而影响过程,并在高考时过分焦虑影响发挥。
三、家长的注意事项
1、过高期望:家长过高的期望会使学生负担加重,担心自己不能达成父母的愿望目标,在考前复习过程中过分关注一时解体能力和成绩影响后续学习效率。
2、不当责备:如果学生因偶尔的发挥失常,成绩不理想,家长首先表现出焦虑紧张,担心不能考上理想院校、专业,过分责备批评,会将父母的焦虑情绪传染给学生,造成学生自信下降,厌恶学习,严重的会产生考试恐惧。
3、舍弃工作:很多家长在学生高考前会为了孩子舍弃自己的工作,休息在家,照顾学生生活起居、安排补课学习等,甚至坐在孩子旁边陪读,这些会导致部分考生产生心理负担,担心一旦考不好会辜负父母的精心照顾,也会使部分考生因考前焦虑易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并使矛盾逐渐激化,影响心境。
4、违心安慰: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状态或考试失利,极力地违心安慰,也会使具有成人心理的学生洞察父母的内心纠结,潜移默化地出现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四、对老师的几点建议
1、莫要拔高要求:“你再加把劲,就会考上xx大学”是很多老师的口头禅,只要是有考大学想法的学生都想让自己考上好大学,不需要老师提醒的,关键是老师的督促、目标的具体化会让学生感到现实能力与老师制定目标的差距,进而出现严重焦虑情绪,影响当下学习状态和自信心。
2、强调时间紧迫:很多高三教室悬挂“高考倒计时xx天”的标语,会让学生产生压迫感,强迫自己学习,大脑过度紧张,影响学习效率,影响模拟考试发挥及成绩,继而出现自信危机,焦虑加重。
3、频繁考试排榜:每次考试的排榜名词公布,都会令学生根据班级、学校成绩评估自己学习状况,会让部分自尊心强的学生对名次的下滑产生心理压力或觉得让老师、同学看不起,出现焦虑、效率下降。
五、消除对药物治疗的认识误区
1、从众心理:很多学生及家长盲目听信广告宣传,自己选择益智、睡眠药物或保健食品,往往会因为并不对症或过分依赖、药物副作用影响学习状态。
2、过分忧虑:学生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影响学习而不敢服用药物也是很多家长的顾虑,马上临近高考,很多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不是短时间的心理治疗可以缓解的,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用药,大多可以较快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
六、早期持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学生认为时间不够用,认为到心理科治疗浪费时间,或发现问题严重才就诊,并不能持续治疗,往往不能使学生从根本上改善焦虑情绪,影响考试发挥,因此“磨刀不误砍柴工”“事半功倍”可以简单解释早期持续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