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是心脏瓣膜病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全身表现,以心功能不全为特征,同时伴有内分泌、代谢、营养及凝血机制等方面的障碍。胃肠内营养(enternal nutrition,EN)是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正常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较之胃肠外营养,胃肠内营养的优点除体现在营养素的吸收、利用更符合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还有助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正因如此,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就利用胃肠内营养已经成为临床医师的共识。
心脏恶液质综合征(Syndrome of cardiac cachexia,SOCC)的临床认识源于1989年Heymsfield首先观察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恶液质之间的关系。1991年鲤江久昭等将由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高度营养障碍称之为心脏恶液质综合征。
营养不良是大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SOCC患者更是如此,在重视心功能的基础上加强手术前后的营养,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共识。John等提出,SOCC术后常规的饮食不能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并发症多,最棘手的是肺炎和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6%;。Webb等提出,准备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人如果有明显的体重下降并伴有突发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术前营养支持对于改善心功能有重要意义,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我们选用非整蛋白制剂作为胃肠内营养的主要原料,这是因为SOCC患者的治疗中大多采用抑酸治疗,而只有当pH<;4时胃蛋白酶才能激活并参与消化吸收,大量应用整蛋白制剂会引起胃肠消化吸收不良而大肠内细菌大量应用整蛋白制剂,引起“肠衰竭”。对此,我们尝试在鼻饲前抽取胃液作pH测定,如果pH>;4,则适当减少抑酸剂的应用,而且加用谷氨酰胺。此外,市售的多种胃肠内营养制剂往往存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不足,使用时应该额外补充。
胃管鼻饲营养液的同时,保持胃管内无细菌繁殖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清晨胃管抽取物培养的细菌阳性出现率较高,我们尝试每晚应用含有大量活性双歧杆菌的酸奶封闭胃管,取得良好的效果。
传统营养支持的观点认为,胃肠内营养通常和胃肠外营养配合使用,但是胃肠外营养对于SOCC合并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应该慎用。围手术期大量增加容量可加重心脏负担,不适当的胃肠外营养可以引起水电解质、糖和脂肪的代谢紊乱,影响预后。对于SOCC患者的胃肠外营养治疗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术后胃肠内营养补充不当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称为“喂养性水肿”,表现为与一般营养不良呈相反的代偿,例如快速的血容量增加、高血压、水钠储留,导致心脏作功增加,加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适当的、积极的、循序渐进的应用胃肠内营养,对于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患者有着积极的效果,可以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如NYHA心脏等级的提高,体重的增加和血浆蛋白及维生素的提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