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以来,风湿病学在临床诊治和基础研究两方面均有很大的进展。在临床上,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指南和US-欧洲干燥综合征分类标准的提出,以及中华风湿病学会对20种风湿病诊治指南的制定等均十分引人注目。与此同时,国内外在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的研究中均有不少新的发现和进展。本文仅对上述诸方面进行简要的回顾。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1、基础研究 类风湿性关节炎(RA)基础研究中的主要进展之一是证明了CD25+CD4+ T细胞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CD25+CD4+ T细胞是维持免疫系统稳定的主要调节性T细胞(Tr)。这种细胞除表达CD25(IL-1Rα)外,还显示CTLA-4、CD45RBlO。CD25+CD4+ T细胞不是通过细胞因子发挥效应,而是通过和靶细胞的直接接触影响其功能。
美国哈佛大学CaO等的研究发现,RA患者滑液中的CD25+CD4+ T细胞远高于外周血。而且,这些CD25+CD4+ T细胞可抑制体外培养和外周血中CD25+CD4- T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作用与细胞因子的参与无关,而是通过细胞-细胞直接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提示,这种CD25+CD4+ T细胞可能是RA患者免疫应答中的一种新的调节性T细胞。
这种T细胞与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T细胞分化中的CD25+CD4+ T细胞的作用一致。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致力于探讨CD25+CD4+ T细胞在RA患者T细胞激活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
克罗地亚Zunec等的一项研究提示,HLA-DR4阴性的RA患者多携带HLA-DQB1*0301及DQ*0302基因亚型,并发现DQ*0302与RA的发病及病情程度有关。最近,国内贾园等的研究证明,RA患者HLA-DQB1*0401及*0501频率增加。
而且,RA患者的表现为HLA-DQB1*0401与DRB1*0405连锁不平衡,其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Jawaheer等对512个RA家系进行了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发现染色体1P13,1q43,6q21,12q12,17P13及18q21在RA的频率增加。这项研究提示,除HLA-DR及DQ之外,其他基因可能也参与了RA的发病。
瑞典Burkhardt等的研究提示,II型胶原(CII)263-270肽段的赖氨酸羟基化和糖基化与RA患者的T细胞识别有关。与国外近年来研究的结论类似。这些结果说明蛋白翻译后修饰可能使CII的抗原性增强或改变。可以预见,蛋白翻译后修饰对抗原性的影响将是近年内风湿免疫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国内周强及李学义等通过II型胶原―T细胞增殖反应证明,胶原性关节炎动物及RA患者体内存在CII反应性T细胞,并由此介导了RA的T细胞激活及自身免疫反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去除CII多肽序列中的被T细胞受体识别的氨基酸则可减弱或消除CII多肽的T细胞激活能力。这些结果提示,这种T细胞受体特异性氨基酸替换的变构肽可能在抑制RA T细胞激活中发挥作用。
2、临床诊治 最近,Adelt等在RA患者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新的自身抗体,称为Calpastain抗体。该抗体在RA患者的阳性率为46%,特异性为74%。Calpastain是一种巨噬细胞特异性蛋白,在RA滑膜中该蛋白的表达增强,但是,其在RA发病机制中的意义尚不清楚。
国内宣天明等利用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MS以及肽指纹谱技术对Sa抗原进行了分析,发现Sa抗原为至少6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其中5种与锌指蛋白有关,1种与蛋白激酶C有关。由此,为进一步研究Sa在RA发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RA临床研究中的主要进展之一是200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发表修订的RA治疗指南。与1996年发表的第一版ACR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指南相比,2002年RA治疗指南的最突出特点是:
(1)增加了5种二线RA治疗药物,包括来氟米特、环孢素、etanercept、 inFliximab、米诺环素。
(2)将免疫吸附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列入RA治疗指南。从而肯定了免疫吸附在RA治疗中的重要性。
表1对1996年第一版和2002年ACR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指南》进行了比较,以供参考。
英国利兹大学的Emery等的研究发现,CTLA4Ig对活动性RA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其ACR20,ACR50和ACR70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更加明显。此外,etanercept、Infliximab、D2E,MRA及VX-745等新型生物制剂对RA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得到肯定,并发现这些药物与MTX及来氟米特等可能有协同治疗作用。
Nishimoto等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双盲对照试验表明,人化抗IL-6受体单抗对RA有显著疗效,在治疗12周时的关节肿胀及疼痛的缓解率分别为63.4%和63.1%,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新型COX-2抑制剂如lumiracoxib(Prexige)及etoricoxib(arcoxia)等相继上市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这些药物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类应用前景广阔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