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且不可逆的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我国原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0.25%,致盲率为10%。青光眼早期损害的首先是视野,其后才是视力,而一旦出现视野损害和视力下降,二者均不可恢复。因此,青光眼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保持有效的视功能。
一、青光眼分类
青光眼的分类主要有四种,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型青光眼。
先天性:根据发病年龄又可分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
原发性:根据前房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
继发性:常见的几种为炎症性青光眼、眼钝挫伤相关性青光眼、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血管疾病相关性青光眼、药物相关性青光眼。
混合型:两种以上青光眼同时存在。
二、哪些人易患青光眼
1) 有青光眼家族史者;
2) 眼睛酸胀、疼痛、虹视、一过性视物模糊者;
3)糖尿病患者;
4)高度近视人群;
5) 近视眼或老花眼度数突然加深者;
6) 白内障导致视力明显下降者;
7) 40岁以上人群未做过眼部检查者;
8)局部或全身应用类固醇激素者;
9)眼前部曾受过外伤者。
三、如何早期发现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及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在发作时较易诊断,但通常许多人没有症状,所以眼部的详细检查很重要!
1、视野检查:视野变化是青光眼最明显的特征,所以进行视野检查能够有效地进行青光眼的早期筛查。青光眼患者,可见到进行性视野的缺损,尤其是利用先进的自动电脑分析视野检查,可以为医师提供非常宝贵的治疗依据。
2、定期测量眼压:四十岁以上,应该每年测量一次眼压。如果有高度近视,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青光眼家族史者,更应该每年测一次眼压,必要时监测24小时眼压波动曲线。
3、眼底神经检查:医师以眼底镜观察眼底视神经的变化、是否有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和视神经萎缩。
4、眼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镜及UBM检查房角。
5、诱发试验:当症状不确定,但视神经无明显改变时,可以通过各种诱发试验,如暗室俯卧及散瞳试验、饮水试验等,以确立诊断。
6、后节OCT:检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盘参数。
四、常见治疗方法
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及手术治疗。青光眼的类型不同,选择的治疗方法不同,药物控制或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尽在降低眼压,保护视力和视野。
五、我科优势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二科对于各种青光眼,包括急/慢性青光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眼外伤和眼底出血等继发性青光眼等,严格筛查,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挽救患者视功能;成功开展了术后无需拆线的青光眼手术,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不仅避免术后异物感和拆线的痛苦,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日,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六、预防及保健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2、老年人特别是青光眼素质的人群,应注意不要在暗光下停留时间过长。
3、慎用抗胆碱药物,如阿托品等。
4、青光眼从诊断开始,一生都要定时复诊。
5、手术后并非“万事大吉”,还需定期到医院检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