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周万物 道济天下
――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医师 蒋忠民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皮肤科蒋忠民
古语有云:欲行医于天下者,先治其身;欲治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精其术。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倡导,“博极医源,精勤不倦”,“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以不竭的动力、高超的医术与一心为民的诚意跋涉于医学之路是孙思邈所倡导的医学精神,也是著名皮肤病医学专家、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蒋忠民医学人生的真实写照。
情定医学,精勤不倦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是由选择构成的,重大的选择点连接成线,便构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有谁知道,作为著名皮肤科专家学者,蒋忠民的事业竟结缘于疾病?又有谁知道,当初不经意间做出的选择改变了他的一生?花开花落、花落花开,从被病魔缠身的患者成长为救民于疾苦的医者,蒋忠民用他的坚定与勤奋完成了人生的蜕变。
蒋忠民之所以走上医学道路,与其早期的不幸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童年时期,父亲便罹患肺癌去世,家庭陷入经济困难。15岁时,蒋忠民又不幸患上严重甲型黄疸型肝炎,治愈后继发了长达17年未能明确诊断的结核感染。父亲离世的痛苦和病痛的长期折磨,让一个懵懂的少年变得内向而悲观,但他没有被现实打倒,直面病魔,练就了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不挠的决心。
这些不幸遭遇,在蒋忠民心里撒播下了医学情缘的种子。他憧憬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成为妙手回春的医生,到时候不仅要治好自己身上的病,还要帮助很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爱因斯坦曾说过:“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具有更大的威力。”在从医信念的指引下,蒋忠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开启了他的医学人生路。
1991年毕业后,蒋忠民被分配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院”)。考虑到自己当时的健康状况,蒋忠民选择了看似相对轻松的皮肤科。在这里,他第一次领略了医生职责的庄严,在与病患一次次的亲密接触中,病人痛苦的表情以及复杂的病情让蒋忠民明白:原来皮肤科并非想象中那般轻松,背后也需要许多不为人知的奉献和牺牲,想要做一名优秀的皮肤科医生,厚重的专业知识积淀以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必不可少。为此,他又先后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和西京医院进修。
进修的时光让蒋忠民痛并幸福着。痛的是进修的过程并不轻松,在南京皮肤病研究所进修时,100多名进修生中只有5人修皮肤病理,这5个人是最刻苦的一小群人,白天看病,晚上阅读病理切片,几乎每天都熬夜到12点;幸福的是皮肤科是一门科学,它有着迷人的魅力,蒋忠民能够徜徉在浩瀚的医学知识中,尽情地汲取营养……
回首来时路,蒋忠民非常感恩,这所有的经历已经成为了他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他感谢自己经历过的病痛,是它们让自己更加沉稳、坚定,也更能体会患者的疾苦。他更感谢一路上遇见的恩师――皮肤科王景山教授,程滨珠教授和现任科主任姜日花教授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南京皮肤病研究所孙建方教授、曾学思教授,是他们把自己真正带进了皮肤病研究领域,让他收获了受益终身的皮肤病理学基础知识,诊治疾病的全局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作风。
怀揣着感恩的心,蒋忠民的医学路走得愈发坚定。如今,蒋忠民已经从稚嫩的学生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皮肤科专家。20余年来,他共诊治皮肤病10余万人次,常年主持全科及省内疑难皮肤病理会诊,每年会诊的全国性疑难皮肤病超过百例,积累了上万病例的治疗与病情随访档案。专长于皮肤病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蒋忠民,在复杂疑难和不典型皮肤病,早期皮肤肿瘤,免疫性皮肤病,系统性疾病相关皮肤病的诊断分析上,有独到的见解,更擅长于皮肤病临床与病理的联系,在皮肤病的病症关系和病因分析方面,更是功底深厚,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
尽管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但对于当初的选择,他从不后悔。“皮肤科是最适合我思维特点的学科,我从中获得的最珍贵的东西并非是科研成果或者奖项,而是在诊治疾病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通过不断重温并升华这些感悟和体验,我不只解救了自己身体上的疾病,还逐渐走出了童年的精神阴影。”蒋忠民说。
在理论与实践中涅式升华
皮肤是人体的最外表,皮肤病虽然可以看得见,但治疗起来,却并不简单。皮肤病种类繁多,达两千余种,且常与内部腑脏相关。那么,如何才能做出快速、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呢?
蒋忠民认为,正确的诊断分析是有效治疗皮肤疾病的前提,在临床实践中,有些病例是典型的或仅限于皮肤本身的病变,套用标准和规范就可能解决诊疗问题,然而,更多皮肤病变是动态过程中的不典型或与内脏系统疾病有关的病变。他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一位约30岁的女患,双上眼睑反复交替发生红斑水肿5年,严重时伴发热,曾被其他医院确诊为皮肤型皮肌炎和系统性皮肌炎,用激素治疗多年无法痊愈,已经引起了肥胖等严重不良反应,而各项检查包括肺CT已多次排除了激素的禁忌症――结核。蒋忠民在重新详细了解病史后发现,患者多年前曾经患有肺结核,虽然患皮肤病时,肺CT显示已完全恢复正常,5年后的近期复查也无影像异常,但结合自身经历及观察到的大量随访病例,蒋忠民大胆地由典型技术指标性思路转向非典型的经验性思路,在征得患者理解与配合的前提下,给予抗结核试验性治疗,同时加速撤减激素,发热首先得到了控制,皮疹在随后数月得到了完全缓解,这一过程提示在5年前疾病初期的皮肤病就与结核有关,可回顾性诊断为:结核感染相关性皮肤型皮肌炎。
这个案例让蒋忠民深刻体会到:优秀的皮肤科医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对人体疾病有全局诊疗观念,不仅要透过皮肤病表象,在微观上观察皮肤病组织病理学改变,还要在宏观上联系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潜在疾病;同时,医生诊治疾病不能只靠书本中的教条和技术指标,更要重视在实践中挖掘事实真相,积累临床实践经验,以提升经验的及时性和预见性;相比典型、紧迫的复杂疑难病症,更应关注那些不起眼的、易被忽略的问题。这些深刻体会化作宝贵的经验,融入了蒋忠民的工作理念。
在蒋忠民眼中,皮肤病无小事,有时候不起眼的皮肤疾病却可能成为攸关生命的大事:一个看似普通的黑色素痣受刺激可能转变为恶性黑素瘤,有些皮肤病则可能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和内脏肿瘤的表象,黑素瘤、红斑狼疮等皮肤病是高死亡率的病症……“治疗疑难病症不是到疾病后期严重状态下的紧急对症救治,也不能只按标准和规范进行诊治,我更关注疾病在不典型状态下所能发现的早期线索和病症间的关联与病因提示,在进程中及时发现疾病的前进方向,分析动态变换和不断累加的发病因素,及时尝试干预这些因素以改变进程的速度和方向。”为此,他专门设计了《就诊手册》《皮肤临床思维路线图》和《疑难病诊断分析策略》。“这样能让患者及时、充分了解我的工作思路和诊疗特色。良好的医患沟通能为患者带来诊疗的精准,也能为我带来经验上的不断提升和对疾病更早期萌芽规律的把握。”蒋忠民说。
另外,在从事医疗临床工作的二十余年时间里,蒋忠民非常重视积累临床实践经验,他一直保持着做病例随访记录的习惯,截至目前已经有五、六百万字。在这些宝贵的素材和丰富的临床资料的基础上,蒋忠民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着自己的医学理念,不断获得新的观察视角。在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上,结合理论知识,蒋忠民建立了皮肤病的全局诊疗观念和基于病症关系与病理变化并结合临床随访的结构化诊疗经验体系,它使蒋忠民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高效检索和调用经验资源库,实现了对疾病变化的敏锐察觉和诊疗疾病的及时、准确、高效。
一心为民,身体力行
“为确保诊疗质量限制加号数量,皮肤病两千余种太快容易漏诊,特殊病需要复诊把握动态求准,疑难病重在确诊亲自病理会诊,会诊时带全资料第四诊室就诊……”凡是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找蒋忠民看病的患者,都会收到写有以上提示的《就诊手册》。
“蒋忠民大夫候诊提示”、“蒋忠民大夫就诊提示”、“皮肤病临床思维路线图”、“疑难病诊断分析策略”、“诊疗追求的目标”、“复诊提示”……沉甸甸的《就诊手册》不仅考虑到了医疗过程的每一个阶段会面临的不同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悉心安排,而且为了方便患者记忆,还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毫不夸张地说,手册中的每一条、每个字都凝结着蒋忠民对患者满满的心意。
平时的工作已然非常忙碌,为何还要费尽心力制作这样一本《就诊手册》?
蒋忠民坦言,自己曾经也经历过两次医疗纠纷。一次是患者的头皮疣,治疗后复发,患者认为,复发就应免费包治到底,另一次是化脓性汗腺炎患者,服用抗生素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要求索陪。反思这两次纠纷,蒋忠民发现,在医患关系成为普遍问题的今天,处理好医患关系不能只靠医学本身的知识和经验或者高尖端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使患者了解医学和疾病固有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了解医生的临床思路与业务专长,只有当医生展现实事求是的作风和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远离虚荣与功利,将科学精神落到实处,才能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才能让患者有更好的配合。
在这种专研,务实与服务的理念下设计的《就诊手册》,就像一座连接医生和患者的桥梁,加强了医患沟通,拉近了医患距离,改善了医患关系,也显著提升了诊疗的质量与效率。
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行业的前行,总是伴随着一批特定人物的艰辛探索、忘我进取。作为医者,他殚精竭思、精勤不倦,将理论与临床实践完美结合;作为医患关系的一端,他身体力行、一心为民,用扎实的医疗技术和细致入微的关爱拉近患者的心;据了解,除了日常的医学工作,他还承担着相应的学科、团队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重任:智周万物,道济天下――蒋忠民用实际行动坚守着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承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