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肾脏实性肿瘤中超过八成为肾细胞癌,而良性肿瘤则多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嗜酸细胞瘤等。透明细胞癌是肾细胞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根据北大医院泌尿外科的统计数据,其约占肾细胞癌的90%。其他肾癌病理类型还包括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等。
早期肾癌多靠体检发现
肾癌早期无明显症状,倘若患者出现腰痛、血尿、腹部肿块时,往往提示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绝大多数肾脏肿瘤可在体检时通过B超等影像学检查发现。当超声检查发现问题时,可进行增强CT检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性质及分期,同时也能为手术治疗提供必要的解剖细节。
目前,早期肾癌一半以上的患者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早期肾癌患者预后较好,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左右。肾癌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已经确定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和肥胖。由于肾癌发病的隐匿性,每年定期体检以及早发现十分重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部分患者会出现副肿瘤综合征,这也是肾癌的一大特点。约1/5的肾癌患者会有血沉增快、血压增高、发热、体重下降、贫血、血钙增高、肝功能异常等肾外症状出现。若遇到这些肾外表现时,也需提高对肾脏肿瘤的警惕。
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在治疗上,由于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有效率低,一般不推荐患者做放化疗。目前,外科手术是肾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也是唯一有可能使疾病得到根治的手段。
早期的局限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生长类型以及与肾脏大血管的关系,可以选择肾根治性切除和保肾手术。对于早期肾癌,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大城市三甲医院已成主流,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如在泌尿外科,患者接受腹腔镜肾切除手术后3~5天即可出院。若无转移,术后定期复查即可,一般不推荐再进行其他治疗。
中期肾癌患者表现为肿瘤的局部进展,肿瘤可侵犯肾盂、肾周脂肪甚至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此时也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若瘤栓与肿瘤切除彻底,病人一般预后尚可,5年生存率约为40%。
部分病人在发现肾癌时就已经出现转移,这种情况下一般也需要做减瘤性肾切除术,切除肿瘤再治疗转移灶比不切除肿瘤直接治疗的效果要好。当肾脏原发肿瘤切除后,极少数患者的转移病灶会出现自发性消退。
易复发是肾癌的一大特点。国外有研究显示,20%~40%的局限性肾癌患者手术后还会复发转移。一旦出现复发或转移,患者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不到10%。也正因为此,肾癌仍是目前泌尿系统肿瘤中最凶险的恶性肿瘤。
肾癌患者术后应定期复查,两年内每3~6个月检查一次,3~4年每半年检查一次,5年以上每年查一次。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泌尿系B超和胸片检查等。肾癌术后肺和淋巴结转移较为多见,对于复发风险高的患者可再进行胸部CT或腹部CT检查。
晚期可选择靶向药物
肾癌的另一特点是转移具有不确定性,除了淋巴结、肺、肝、骨等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外,还可能转移到胆囊、膀胱、皮肤等少见部位。总之,全身所有器官组织都可能出现转移。与其他恶性肿瘤大多是原发病灶增大,进而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不同,肾癌有时原发病灶并不明显,但转移灶病情却较为严重。对于出现远处转移或淋巴结转移的转移性肾癌患者,除传统的干扰素、白介素等药物治疗外,靶向治疗药物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由于肾透明细胞癌肿瘤血管十分丰富,抑制VEGFR、PDGFR可以使肿瘤血管减少而“饿死”肿瘤细胞,对此类型,靶向药物效果较好。目前,国内临床较为常用的一线靶向药物为舒尼替尼和索拉非尼;二线用药为依维莫思,主要用于一线治疗效果不佳,非透明细胞癌及肿瘤病理特征恶性度较高等情况。
以临床常用的舒尼替尼为例,近八成患者可从中获益。其中,约1%的患者病情完全缓解,即转移病灶完全消失;约30%的患者转移灶可部分缩小;约50%的患者保持病情稳定,病灶维持原状。研究数据显示,晚期患者靶向治疗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可达11个月左右,而传统干扰素治疗约为5个月。目前,靶向药物能够延长患者一定的生存期,但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