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临床最常见的经典性传播疾病之一。因为医学知识的普及以及青霉素对梅毒的卓越疗效,目前多数患者已经没有以前“谈梅色变”的恐慌了,但对梅毒“血清固定”现象依然了解不多,希望本文能为您解答部分疑惑。
所谓的梅毒“血清固定”现象,是指少数梅毒患者在正规抗梅治疗后,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滴度下降至一定程度(一般≤1:8)即不再下降,而长期维持在低滴度(甚至终生),即为血清固定现象。
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 抗梅药物剂量不足或治疗不规则,药物的选择不恰当;
2. 梅毒的病期、类型及开始治疗的时间早晚(病期较晚且未能及时治疗的发生风险更高);
3. 有过复发或再感染,体内仍有潜在的病灶;
4. 隐性神经梅毒;
5. 细胞免疫功能受损;
6. 合并HIV感染
出现“血清固定”现象也无需恐慌,到正规皮肤性病科由专业医生按规范诊治即可。目前有关梅毒“血清固定”处理如下:
1. 如因药物剂量不足或治疗不规则者应该补治一个疗程;
2. 进行全面体检,包括神经系统和脑脊液检查,以早期发现无症状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必要时需作HIV检测。
3. 严格定期观察,包括全身体检及血清随访。如滴度有上升趋势,应予复治。
如果给予复治,其治疗方案为:水剂青霉素400万U,每4小时一次,静脉滴注,连续 14 天; 再继以长效青霉素 240万U, 肌注,每周1次,连续3次。
有资料显示,经上述方案治疗3个月后RPR滴度下降2个以上稀释度者为48.6%, 6个月为78.4%, 9个月为94.6%,12个月时RPR试验转阴率达83.8%。疗效是比较满意的。
其他替代复治方案有:普鲁卡因青霉素每天240万U,肌注,连续15天;或头孢曲松1~2g,静脉或者肌注,每日1次,连续15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