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热袭来,人体汗多、体内缺水、血液过黏,加上不当使用空调,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容易发生中风,应提高警惕。
体内缺水增加中风危险
在许多人看来,寒冷的冬季才是脑卒中(中风)的高发季节,夏天没事,其实不然。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并不安全,中风依然“如影随形”。神经内科专家提醒,盛夏出汗多,体内缺水、血液过黏,加上不当使用空调,这些不良因素均会增加中风的发生率。
有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2℃时,脑中风的发生率较平时高出66%,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增大。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身体内环境容易缺水,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这对于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心脑血管病等基础病的人群来说,会增加血栓的形成乃至中风的发生几率。
另外,在临床上,专家还发现,不少患者发生中风与使用空调不当有关。盛夏使用空调避暑的情况比比皆是,室内外温差过大,对于老年人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来说,就是个很难把控的外来因素。因为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梗死。
突发中风急救谨记三部曲
脑中风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种,其中脑梗死占60%-80%。脑梗死(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或随血流带来栓子堵塞血管,使得血流堵塞而造成的。国内外治疗指南推荐,对于脑梗死发病3小时内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解血栓,使得闭塞的脑血管再通,从而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脑中风发生后,抢救就等于抢生命,因此,风急救谨记三部曲:
第一步:发现异常
中风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一侧肢体麻木、无力,一侧面部麻木、口角歪斜,或视物模糊、头痛等不适。事实上,辨别中风并不难,只要家人或身边人出现以下三个症状的其中任意一个,就要毫不迟疑地送医院说一句话:让患者复述一句短语,若其说话含糊不清或无法说话则为异常;笑一笑:要患者“露齿”或微笑,若其面部两侧不对称(一侧嘴角歪了)则为异常。
两手平举:让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若其一侧手臂无法平举而往下掉则为异常。可以简单概括为一句中风救治口诀,即“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
第二步:拨打“120”
一旦发现家人中风,家属立即拨打“120”,同时记录病人发作的时间。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时,不要搬动患者,尤其要避免摇晃其头部。尽量让患者侧卧位,或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假牙者应取出。很多家有老人的家庭都备有“安宫牛黄丸”,在老人发生脑中风后,很多人通常是一边打“120”,一边给患者喂药。
对此,王拥军表示:“送院前吃任何药,只会增加死亡风险,因为会导致误吸而引起窒息。所以,不要给中风患者喂药和喂水。”
第三步:尽量送往具备溶栓能力的医院
溶栓经验丰富的医院往往有绿色通道和卒中团队,病人入院后,医生快速诊断并立即给患者进行急诊CT平扫,确保以最快速度完成检查,并判定患者是否适合溶栓治疗,如适合,便立即静脉注射溶栓药物,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规范的救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