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或称疝是指人体的某一器官或组织从正常解剖位置脱入相邻组织间隙或体腔的一种病理状态。此疾病多见于外科领域,如颅脑外科的枕骨大孔疝和小儿外科的腹股沟疝等。而口腔颌面外科的此种病损少之又少,且多由创伤因素引起,如单纯性眶底骨折或称爆裂性骨折时眶内容物上颌窦疝以及颊部创伤时颊脂体疝入口腔等。而先天性舌下腺颏下疝伴囊肿的情况则属罕见病种的范畴,为提高基层临床医师对此病种的认识,本文谨作临床病理讨论如下。
1、病理解剖:
正常舌下腺位于舌下间隙内,成对分居于两侧颌舌沟间隙。舌下腺颏下疝或伴囊肿时则部分腺体组织伴囊肿疝入到颏下间隙,而正常颏下间隙的内容仅有颏下淋巴结和部分脂肪结缔组织而己。
2、病理生理:
舌下腺颏下疝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下颌舌骨肌中缝未闭合的先天发育异常。当产生吞咽动作时既有舌骨上肌群,特别是下颌舌骨肌的收缩;又有舌背与软腭的功能性接触,二者协同作用使口腔内,尤其是舌下间隙内压力升高。这一升高的功能性压力即将舌下腺从颏舌肌与未闭合的下颌舌骨肌中缝之间压入并使之暂时脱疝到颏下间隙,随着吞咽过程的休止而又回纳于舌下间隙内。由于腺体随吞咽的反复疝出和还纳易致损伤,因此舌下腺颏下疝增加了伴发囊肿的可能。
3、临床表现:
舌下腺颏下疝伴囊肿多见于婴幼儿,因为此时的腺体松散、且被膜极不完整,更易被前述的病理生理机制而损伤。患者多无主观不适,主要为吞咽时出现颏下区约1M直径大小的类圆形肿物,触之较软无痛,边界亦较清楚。随着生长发育的进程,吞咽时颏下肿物可渐进性增大,并可于舌下区出现典型舌下腺囊肿的体,但吞咽休止时肿物可消失是为本病的临床特点。
4、鉴别诊断和易误诊原因分析:
本病颈前颏下区的特殊部位,囊肿般的质地易被误诊为口底颏下位皮样囊肿、高位甲状舌管囊肿、颏下淋巴囊腺瘤、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以及液化的结核性淋巴结等。FNAC(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可见粘液性内容和粘液性腺泡,以及颏下肿物的出现和消失与吞咽过程的关联性可作为术前诊断本病的关键依据,最终诊断则以石蜡切片见舌下腺正常组织像和粘液性囊腔为金标准。
5、治疗方法:
可行患侧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笔者曾诊治的一例术中可见部分腺体组织及囊壁进入颏下区,仔细探寻还可发现病理组织在未闭的下颌舌骨肌中缝间的行程似为“卡嵌状”。手术时除完整切除舌下腺外,还应注意下颌舌骨肌中缝的修补以防止对侧舌下腺或同侧下颌下腺又发生类似病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