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胃癌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发病率均很高,中国就是其中的高发地区。由于我们国家现阶段并没有开展胃癌筛查,所以很多情况下经常到晚期才得到诊断,导致胃癌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二、哪些人 易患胃癌
胃癌是慢性疾病,发病过程较长且复杂。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被证明是人类胃癌的直接病因。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吸烟、高盐饮食和其他饮食因素如变质食物、烟熏食物、腌制品等;另外有胃癌家族史者发病率增高。具体分为:
1、某些化学品:以N-亚硝基化合物(NOC)为代表,这是一类亚硝基团(-NO)的化学
物质的总称,可分为亚硝胺类、亚硝酰胺类、亚硝基氨基酸类、亚硝基肽等。
2、饮食因素:胃癌与高盐饮食及盐渍食品摄入量有关。高浓度的氯化钠能直接破坏胃粘液屏障和延长胃排空时间,间接促进致癌物质进入胃粘膜上皮靶细胞。高盐还能直接损伤胃粘膜上皮,导致上皮再生性增殖。多环芳烃化合物是一种致癌物,它可污染食物或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形成。如而在熏鱼熏肉的样品发现这些食品有较严重的多环芳烃化合物的污染。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大量人群描述流行病学、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均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流行呈正相关关系。关于HP感染影响胃癌发生的机制,目前认为它主要通过诱发胃粘膜炎症反应而导致胃粘膜上皮细胞再生,具有促癌作用。另外HP还能激活单核细胞合成内源性遗传毒性物质氧氮分子。
4、遗传因素:遗传素质对胃癌的发病亦很重要。胃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以及可发生于同卵同胞,支持了这种看法。在胃癌病人中调查,一级亲属患胃癌比例显著高于二级、三级亲属。弥漫型胃癌的亲属发病的危险度高于肠型胃癌。
5、其他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有多项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显示吸烟与胃癌发病有一定关
系,相对危险度在1.4~4.8之间。某些职业暴露如煤矿、石棉、橡胶等化工行业工人中胃癌相对高发;精神创伤、文化、生活水平低下也间接与胃癌发病有关;饮酒、霉菌污染食品与胃癌发病似有一定关联,由于联系强度较弱且重复性不够,尚须进一步研究证实。
6、癌前疾病与癌前病变:从正常胃粘膜上皮到发生细胞癌变往往需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演变
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将胃溃疡( GU )、胃息肉(GP)、部分胃切除术后的残胃(GS)、慢性萎缩性胃炎(CA G)、胃粘膜上皮异型性增生(DYS)、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IM )等这些癌前慢性疾病和癌前病变列为胃癌前状态。这些癌前状态与胃癌有发病学的联系,故需要积极处理。
三、胃癌的常见症状
早期胃癌往往无明显的症状,患者的全身情况一般良好,局部体征很少,故常常未能引起患者及检查者的足够重视而发生误诊。随着肿瘤的发展,影响胃的功能时才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此种症状也并非胃癌所特有,常与胃炎、溃疡病等慢性疾患相似。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胀痛,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贫血,恶心,呕吐,出血和黑便,此外病人有时可能有腹泻和/或便秘或下腹部不适,也可有发烧等。
有些病例可先出现转移灶的症状,如卵巢或脾周围肿块等。在体征放方面,早期胃癌常无明显体征,有时有上腹部的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的肌抵抗感。上腹部包块,直肠前陷窝肿物、脐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均是胃癌晚期和/或出现转移灶的体征,尤其是左锁上淋巴结的转移最为常见。这些表现不但有诊断意义且对决定治疗方案有实际意义。
四、诊断
理想而完整的诊断方法应达到四个目标: 定位、定量、定性和定期。
(一) 常用的检查方法
1、胃镜
胃镜能直接看到胃粘膜病变部位和范围,是诊断胃癌的有效方法。一般认为,胃镜对进展期胃癌的肉眼诊断率高达90%以上。对早期胃癌,内镜检查与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联合应用,以及结合染色法和荧光法,可大大提高诊断阳性率。由于胃镜的普及,在胃癌筛查方面已取代钡餐成为首选。
2、X线造影
X线造影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周围的侵犯程度,对肿瘤性质的分析,估计手术的可能性及预后等均有较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有胃钡餐造影法和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法,胃钡餐造影法现在已逐渐被胃双重对比造影所取代,但由于钡餐造影价格便宜,技术简单故仍为许多医院采用。
胃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由于能清楚地显示出胃粘膜地细微结构即胃小区的情况,所以对胃癌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胃癌的诊断有独特的效果。虽然X 线造影在胃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受到了许多检查方法的挑战,但由于可对胃进行形态和功能的显示,其基础性的作用仍勿庸置疑。
3、超声诊断
随着水充盈胃腔法及胃超声显像液的普及应用,超声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已受到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它简单易行,属非创伤性检查,且检查不受任何限制,较易为患者接受,尤其适合于年老、体弱及严重病人。对临床疑诊胃癌,但因种种原因不能施行内镜检查者,已成为一种筛选检查手段。
此外,内镜超声能清晰地显示胃壁层次及腔外邻近组织或器官的结构,可对肿瘤的侵犯程度、淋巴结及胃外转移进行准确的评估,对胃癌术前分期明显优于其他各种检查,与术后病理对照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EUS可将胃壁细微结构清晰地分为五层:粘膜层、粘膜肌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下和浆膜层。除胃壁外,胃周围淋巴结、胃周器官包括胰、脾、左肾和左肝也可探查。
4、CT诊断
随着螺旋CT 的问世,克服了普通CT受扫描速度、呼吸伪影、后处理功能的限制,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能显示胃壁全层、邻近组织和脏器,对胃癌的定位、定量和定期很有帮助,使其不再仅仅局限于对胃癌转移灶的诊断。目前胃癌CT扫描主要采用低张水充盈、静脉团注造影剂后三期增强扫描技术,正常胃壁多呈现2~3层结构,分别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浆膜层。
CT表现诊断胃癌的主要依据有: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肿瘤区域的异常强化及胃壁多层结构的破坏等。
5、MRI诊断
近几年,随着MRI器械和成像软件的进步,以及使用胃肠道松弛剂抑制胃肠蠕动,可获得较好质量的胃及邻近脏器MRI图像,与CT相比,具有以下三个优势:
①多平面成像能力,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
②多参数成像能力,通过各脏器组织对比度的差异,较好地显示肿大淋巴结、异常软组织块及对腹内脏器的侵犯。
③流空效应使MRI无需造影剂即可将淋巴结与血管区别开来。因而,MRI 也可给手术提供大量信息,是一项很有价值的胃癌检查方法。
6、PET-CT诊断
将PET与CT结合起来,可有效显示病变的具体范围及受累部位,可了解其它部位的转移情况。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一般不作为做常规检查使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