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交通动脉瘤(PcoAA)在我国的颅内动脉瘤中所占的比率居第一位[1,2],许多患者有眼部表现,甚至首诊于眼科。但不少眼科医师对此认识不够充分,而颅内动脉瘤又是一种急症,有潜在致命风险。所以,正确认识PcoAA眼部表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我们观察了一组单侧PcoAA患者的眼部表现,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神经外科、介入科就诊,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的43例单侧PcoAA患者的临床资料,颅内多发动脉瘤者不纳入本研究。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5例;年龄34~77岁,平均53.60岁。11例患者首诊于眼科,占25.58%;32例分别首诊于神经外科、介入科,占74.42%。确诊后行动脉瘤夹闭术29例、孤立术1例、血管内栓塞治疗11例,死亡3例。
动脉瘤大小以DSA的瘤体最大径为标准,分为3个等级:<10mm(小动脉瘤)、10~25mm(大动脉瘤)和>25mm(巨大动脉瘤)[3]。瘤顶指向分为前、后、上、下、内、外、外上、外下、内上、内下。眼部表现分为3类:眼眶痛、视力下降和动眼神经麻痹(OMNP)。
OMNP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完全性OMNP包括:
①上睑下垂,
②瞳孔扩大、对光反应减弱或消失,
③眼位偏斜、眼球运动障碍;部分性OMNP有一项或多项上述表现。
首诊眼科组和非首诊眼科组之间,眼眶痛、视力下降、OMNP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生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当频数小于5时计算校正x2值,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3例PcoAA中,小动脉瘤26例,占60.47%;大动脉瘤15例,占24.88%;巨大动脉瘤2例,占4.65%。瘤顶指向后下方者18例,占41.86%;后外下方12例,占27.91%;外下方5例,占11.63%;后外方7例,占16.28%;外方1例,占2.32%。囊状19例、分叶状10例、葫芦状5例、指头状4例、串珠状2例、其它3例。发生SAH者29例,占67.44%。
眼眶痛多为阵发性、搏动性剧痛,常伴同侧头痛,7例患者出现眼眶痛,占16.28%,其中4例伴发OMNP、1例伴发OMNP和视力下降、4例伴发SAH、2例仅有眼眶痛。11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占25.58%,其中4例为起病时一过性视物模糊、9例伴OMNP、1例眼部仅表现为视力下降、1例伴发OMNP和眼眶痛、5例伴发SAH。
40例发生OMNP,占93.02%,其中完全性25例、不完全性15例,伴发SAH27例。15例不完全性OMNP中,3例仅有瞳孔异常、2例仅有上睑下垂、5例表现为上睑下垂和瞳孔异常、4例表现为上睑下垂和眼球运动障碍、1例表现为瞳孔异常和眼球运动障碍。29例进行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中,15例患者术中见动眼神经与瘤体粘连,或受压变薄、变细,术前均有OMNP。
首诊眼科组有4例眼眶痛、4例视力下降、8例完全性OMNP和2例不完全性OMNP,非首诊组有7例眼眶痛、3例视力下降、16例完全性OMNP和14例不完全性OMNP,两组之间眼眶痛(x2 =0.30)、视力下降(x2 =2.62)、完全性OMNP(x2 =0.92)及不完全性OMNP(x2 =1.33)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组中4例发生SAH、非首诊组有25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4,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性疾病,起病急、症状重、致死率及致残率高,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出血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3,4]。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时,其大小、瘤顶指向与其载瘤动脉、毗邻组织等关系密切,这些解剖关系决定了瘤体压迫、刺激临近组织引起的局灶症状及其出现的早晚。
后交通动脉位于蝶鞍附近的狭小区域内,从颈内动脉后壁发出后,与大脑后动脉的近端相连,全长仅有15mm左右,其上方为视束、下外侧是动眼神经,周围的硬脑膜分布大量的三叉神经末梢。因此,PcoAA瘤体较小时即可引起眼部表现,瘤顶指向后、下、外三个方位时易引起OMNP,此组患者的瘤体最大径小于1mm者约占60.47%、瘤顶指向后下方和后外下方者约占69.77%。
此组病例中的眼部表现分为三类:眼眶痛、视力下降和OMNP,主要与动脉瘤搏动、突然增大、出血等刺激后交通动脉附近的硬脑膜、视束、动眼神经有关。
众所周至,临床上遇到伴瞳孔扩大的OMNP时,应高度警惕PcoAA[5,6]。PcoAA之所以容易引起OMNP,主要与后交通动脉与动眼神经的特殊毗邻关系、及PcoAA的好发部位有关。动眼神经自脑干发出后,在进入海绵窦前与后交通动脉并行,位于后交通动脉的外下方;PcoAA又多发生于颈内动脉与后交通动脉的起始处,常向后、下、外方生长,故PcoAA易表现为OMNP。
本组病例中,40例患者发生OMNP,约占93.02%,远高于出现眼眶痛、视力下降的比例;29例进行动脉瘤夹闭手术的患者中,15例术中见动眼神经与瘤体粘连,或受压变薄、变细,这些提示OMNP的出现与动脉瘤对动眼神经的压迫、搏动性“锤击”及SAH的刺激有关。查找OMNP病因时瞳孔异常是提示PcoAA的重要体征,40例OMNP中表现瞳孔异常的有34例,约占85%,其中3例仅有瞳孔扩大、对光反应消失。
但是,也存在没有瞳孔异常的OMNP由PcoAA引起,40例OMNP中有6例,约占14%,出现此种情况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这告诉我们:临床上遇到不伴瞳孔扩大的OMNP,也不能排除PcoAA的可能。我们还对首诊眼科组与非首诊眼科组患者的各种眼部表现、SAH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组之间眼眶痛、视力下降、完全OMNP、不完全OMNP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首诊眼科组SAH的发生率低于非首诊眼科组,说明SAH的发生是影响患者选择首诊科室的重要因素。
因此,眼科医生应高度警惕PcoAA,尤其遇到伴瞳孔扩大的OMNP、不明原因的伴头痛的眼眶痛或视力下降的患者时,及时完善DSA等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尽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