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已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三分之一会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常常不被人们所认识和识别,心理障碍多为轻中程度,与躯体疾病在一起时容易造成漏诊和误治,治疗心血管内科中的心理障碍应值得充分重视,一个有害的观念是既使认识到病人有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而不认为是病;
只是心理问题, 对病人不会造成多大损害;以及认为这些所谓的心理问题能自行好转而无需治疗;或者认为患者一旦有器质性疾病, 其有抑郁或焦虑反应是正常的, 只要治疗好原发疾病,其焦虑抑郁自然会消除。严重的心理障碍可以有抑郁焦虑障碍、自杀倾向等,必须精神科诊治。
心理障碍治疗的目标是减少或消除心理障碍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改善患者躯体疾病的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患者复发或再发心理障碍的危险。
药物治疗
改善心理障碍症状、控制急性发作的有效手段,药物包括:
一、抗焦虑紧张及镇静催眠药:以苯二氮卓类为主,小剂量起到抗焦虑紧张作用,较大剂量则起到镇静催眠作用。抗焦虑紧张常用包括:艾司唑仑(舒乐安定),1~2 mg/次,一日2~3次口服;阿普唑仑(佳静安定),0.2~0.8mg/次,一日2~3次口服;地西泮(安定),2.5~10mg/次,一日2~4次口服;非苯二氮卓类的抗焦虑药,丁螺环酮,5~10mg/次,一日3次口服;
苯巴比妥(鲁米那),15~30 mg/次,一日2~3次口服。镇静催眠常用包括:三唑仑(海尔神),0.25~0.5 mg,艾司唑仑,1~2mg,睡前口服;氯硝西洋(氯硝安定),1~2mg,睡前口服;咪达唑仑(速眠安),7.5~15mg,睡前口服;佐匹克隆(亿梦返),7.5mg,睡前口服。
二、抗抑郁药:根据病人症状特点,个体化合理用药;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提高服药依从性;小剂量疗效不佳时,根据不良反应和耐受情况,增至足量(有效药物上限)和用足够长的疗程(>4~6周);如无效,可考虑换药。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治疗,不主张联用两种以上抗抑郁药。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药物治疗一般1~2周开始起效, 6~8周无效改用其他药物。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病人症状已基本缓解,维持较大药物剂量,巩固期治疗一段时间,辅以相应的心理治疗,一般巩固治疗4-8个月。急性期和巩固期后症状得以控制,可开始减少药物用量,首次发作维持治疗6-8个月,再次发作维持治疗2-3年,2次以上的发作需要长期治疗。
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三环类:多虑平,12.5mg/次开始,每日两次服用,逐渐加量,每日可使用50~75 mg,起效时间1~2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20 mg/次,每日早上一次服用;帕罗西汀,10~20 mg/次,每日早上一次服用;舍曲林,50 mg/次,每日早上一次服用。
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文拉法辛(曾用名:万拉法新)缓释胶囊每日75mg或150mg,每日服一次。
NE和5-HT的传导均有作用的新型抗抑郁药:米氮平,15~30mg/次,每晚睡前口服。
复合制剂:黛力新(一种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三氟噻吨与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甲蒽丙胺的合剂),每天2片,早晨一次顿服或早晨及中午各服1片。
心理治疗
心理障碍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还要配合心理治疗,有利于提高缓解率,巩固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采用方法包括:
1、理解和同情,
2、询问和了解,
3、安慰和保证,
4、答疑和解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