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时心房内激动传导的方向不一致,频率高达300~600次/分且不规整,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
房颤总的患病率为0.4%,60岁以下的患病率为1%,随着年龄增加房颤发病逐渐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发生与饮酒、紧张、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有关,常常伴发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慢性肺部疾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甲亢、心包炎等疾病。
房颤患者心率快和节律不整齐常常感到心悸,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和长期心率增快可导致心力衰竭,乏力、眩晕、胸部不适、气短。
房颤最大危害在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后,心房内血液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等。无基础疾病的房颤患者,60岁前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1%左右,60~75岁以上脑卒中的年发病率约2%。房颤患者合并脑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左心房扩大、年龄超过65岁者风险更高。
非瓣膜性房颤病人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5.6倍,瓣膜病房颤中风发生率是正常人的17倍;并且房颤引起的中风致残率达25%左右,死亡率亦高达25%。部分病人虽然没有症状,但是血栓栓塞的危害依然存在;因此,房颤被喻为“隐形杀手”。
治疗房颤主要是恢复其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和中风。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病人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手段,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危险程度。抗凝治疗主要是预防血栓栓塞,并不能消除房颤,也不能消除患者心悸、乏力等症状,却可增加出血的危险,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它药物或饮食干扰,剂量不易掌握,个体差异较大,需在专科医生指导服用,长期应用要监测INR,许多患者难于长期坚持。
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包括药物复律和电复律两种,电复律并非根治房颤,即刻成功率86%~94%。新发房颤药物转复率70%~80%,其它房颤患者低于50%。复律后不加用药物维持的病人,1年后窦性心律的维持率约23%,两年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约16%;加用药物维持窦性心律后,1年和2年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40%和33%。
用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副作用较大,最常用的胺碘酮因其副作用而停药者占12%,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约2%,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者8.4%,部分患者还可以导致肺纤维化等等。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房颤可以治愈,目前根治房颤的方法有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治疗。导管消融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小,病人易于接受;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它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手术创伤大。
绝大多数病人房颤的发生与肺静脉电活动有关,因此该方法应用特殊的导管经过静脉插入到心脏,然后将这些导管送至肺静脉发放射频或冷冻等其它能量,进行肺静脉电隔离,可以达到根治房颤的目的。目前在欧美大型心脏病治疗中心,导管消融已经成为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法,成功率达到80%~90%,安全而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