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一个症状,其发生的因素包括遗传,心理和社会因素,睡眠状况,膀胱功能性容量等。
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遗尿症儿童常有家族史,丹麦的一些研究证实遗尿的显性基因是在第13号染色体上,这一发现为遗尿症的遗传学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2、早产 遗尿症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早产是儿童日间遗尿最显著的一个高危因素,这些早产儿除了有遗尿之外,还往往伴随其他的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学者提示这可能是轻微神经损伤的缘故。
3、不能从睡眠中觉醒 遗尿儿童的父母常常报道他们的子女有睡眠过深和难以唤醒的现象,实际上夜间遗尿与睡眠深度无关,遗尿可以发生在睡眠任何阶段中,其主要问题是当膀胱充盈时,患儿不能从睡眠中觉醒,临床上根据患儿夜间是否自己醒来去厕所排尿,是否要他人唤醒还是自己醒来。
4、心理和社会因素 强烈的应激因素如幼儿时期的不良遭遇(父母离异,死亡,儿童与父母突然分离,因病住院或意外事故),初入学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等均可导致儿童在控制排尿的关键时期因心理紧张而遗尿,遗尿症儿童也常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和情绪问题,如多动,抽动,不合群,害羞,脾气古怪等,据报道,遗尿症儿童中约10%有注意缺陷障碍,男孩多于女孩。
5、膀胱容量小 遗尿症儿童的膀胱容量较无遗尿的同龄儿童小,正常儿童的每次尿量约10ml/kg,而遗尿症的小儿其尿量达不到应有的膀胱的容量,一般来说,这些儿童的平均每次尿量小于10ml/kg,白天排尿频繁(>7次),有尿急现象,晚上遗尿次数可以不止1次,尿量可或多或少。
6、便秘 遗尿症儿童常有便秘的问题,特别多见的是日间遗尿的儿童,这是因为便秘时,直肠壶腹部的粪块强烈地刺激感觉神经,影响大脑对膀胱的充盈的感知而造成遗尿。
7、血管加压素的缺乏 血管加压素在夜间升高,使儿童在睡眠中尿量减少,有一些仅夜间遗尿的儿童因为血管加压素缺乏正常的昼夜分泌节律,致使夜间尿量增多,超过膀胱的容量,造成遗尿,患儿常在入眠后不久即遗尿,一般在夜眠最初1/3的时间发生遗尿,且尿渍大,如家长唤醒患儿排尿,则可无遗尿现象。
小儿遗尿怎么治疗?
一、一般治疗
养成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避免过劳,掌握尿床时间和规律,夜间用闹钟唤醒患儿起床排尿1~2次。白天睡1~2小时,白天避免过度兴奋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在整个疗程中,要树立信心。逐渐纠正害羞、焦虑、恐惧及畏缩等情绪或行为,照顾到患者的自尊心,多劝慰鼓励,少斥责、惩罚,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要正确处理好引起遗尿的精神因素,通过病史了解导致遗尿的精神诱因及可能存在的心理矛盾,对于可以解决的精神刺激因素,应尽快予以解决,对原来已经发生或现实客观存在主观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要着重耐心地对进行教育,解释,以消除精神紧张,以免引起情绪不安。晚饭后避免饮水,睡觉前排空膀胱内的尿液,可减少尿床的次数。
二、行为疗法
1、排尿中断训练:鼓励孩子在每次排尿中间中断排尿,自己从数1数到10,然后再把尿排尽,这样能训练并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排尿的能力。
2、忍尿训练:白天让孩子多饮水,当有尿意时,让他忍住尿,每次忍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使膀胱扩张,增加容量,从而减少夜间排尿的次数。
3、定时训练:在以往晚间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结合人为叫醒,让其在室内来回走动,或者用冷水洗脸,使在神志清醒状态下把尿排尽,目的也是有助于建立条件反射。
4、家长要及时发现孩子尿床,督促孩子自己排空残余尿、擦干局部、更换内裤及干床处理。
5、总结记录:要求家长每天记录尿床的原因、次数,在日程表上对尿床、不尿床都作个记号,每周总结一次,找出原因,当孩子有进步时应给鼓励。
三、药物治疗
西医常用药物有:
1、丙咪嗪,为中枢兴奋剂,可减轻睡眠深度,适用于觉醒障碍型。
2、奥昔布宁,别名尿多灵,能降低膀胱内压,增加容量,减少不自主性的膀胱收缩,适用于昼夜尿频型。
3、麻黄素,可增加膀胱颈部和后尿道的收缩力,同时有兴奋中枢作用,可用于混合型。
4、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别名弥凝,适用于夜间多尿型。联合应用阿米替林、去氨加压素和奥昔布宁是目前认为治疗夜间遗尿症的“黄金搭档”。以3个月为一疗程,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并且停药后易复发。
四、物理疗法:
可采用闹钟定时促醒、针灸、按摩、电针、器械校正等方法。SNM(sacralneuromodulation)疗法即骶神经调节疗法,国外学者于2001~2005年采用该法治疗神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紊乱,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神经调节疗法采用了经皮神经刺激即TENS特色疗法,简单易行,效果肯定,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