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心灵手巧”,意思是说聪明的人手也很巧,却不知练出灵巧的小手也能促进幼儿心智的发育,年轻的父母一定不要错过锻炼孩子巧手的机会。
正常婴幼儿的手的动作发育有其特定的规律,家长要注意观察, 比如5个月的婴儿伸手够玩具;7个月时不仅能准确地抓握,而且还会两手传递;9个月的小儿能用手指捏小米花;12个月的孩子开始握笔乱画;18个月时能用3~4块积木搭“楼房”;2岁能搭7~8层高了。可见,周岁后的孩子手眼动作已基本协调,已能完成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
手的操作能力标志着一个儿童发育的成熟度。虽然它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进程,但是如果平时注意培养训练,手的操作能力就能得到较好的发育。
我们经常推荐的训练方法如下:
(1)给孩子买一些操作性玩具,如积木、插板,也可用纸盒和冰糕棍自制插棍玩具,让孩子反复练习。
(2)握笔画画是训练幼儿手眼协调的基础项目。绘画(乱涂乱画)既发展了孩子手的精细动作,又能通过画出的痕迹进一步激发他的兴趣。
(3)让孩子自己拿勺吃饭。几乎每一个小婴儿都喜欢勺,都喜欢自己拿勺搅饭,并试着往嘴里放。这是提高手眼协调能力的一个绝妙的项目。孩子通过数十至数百次拾勺舀饭,并且送往口中,很快手眼配合越来越好,动作就协调了。年轻的父母千万别忘了这个训练内容。
(4)锤锤敲,找个舒服的姿势和宝宝面对面地坐好,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说到“敲”字时,宝宝把拳头敲在地上,最后发出指令时,敲在身体各个部分:可以变化敲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可以增加敲的次数。练习“敲”的动作,培养动作的准确
(5)袜子球,在妈妈准备洗衣服的时候,可以把宝宝脱下来的袜子卷成球,让宝宝扔到装脏衣服的筐里,扔一个就数一个,还可以和宝宝进行比赛,增加宝宝的游戏兴趣。根据宝宝的掌握情况,逐渐地让宝宝站得离筐更远些。还可以扔其它没有危险的东西。练习“投”的动作,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促进大运动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