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吵(crying)是婴儿表达要求、感受或痛苦的方式。临床上婴儿常因哭吵就诊。引起婴儿哭吵的原因很多,一般分为非疾病性哭吵和疾病性哭吵两类。
原因鉴别
(一)非疾病性哭吵
1、原因
(1)饥饿,排便,排尿;
(2)过冷,过热,体位不适。
(3)局部刺激,如蚊虫叮咬及其他外界的刺激;
(4)要抱,要哄,生活习惯改变等。
2、特点 哭声洪亮有力,无发热及其他伴随症状,当其需求获得满足或不良环境得到改善时不再哭吵。
(二)疾病性哭吵
1、呼吸系统疾病 可有发热,咳嗽,流涕,声嘶,呼吸困难,是否有无异物吸入史。
2、消化系统疾病 饮食情况,有无呕吐、腹泻,腹胀,腹部包块,嵌顿性疝,当出现间歇性阵发性哭吵,特别注意肠套叠,肠扭转的发生。
3、泌尿系统疾病 是否有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结石等。
4、颅内疾病 可有阵发性尖叫,喷射性呕吐,注意是否发生脑膜炎或颅内出血等。
5、营养性疾病 佝偻病,贫血等
6、其他 如皮炎,肢体的损伤等。
临床经验
1、询问、观察患儿哭吵的时间,哭吵的性质,哭吵与体位的关系,哭吵时的伴随症状等。
2、对患儿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测量体温、呼吸、脉搏,全身体表、头颈、咽部心肺、腹部、四肢的检查。
3、考虑为非疾病性哭吵的某种原因,给予相应的安抚措施,观察哭吵是否可以得到缓解,并注意有无其他异常情况出现。
4、不排除某种疾病导致的哭吵,给予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化验,X线、超声等检查等。明确诊断,予以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