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BG病人冠脉病变复杂,手术创伤大,术中体外循环和手术操作都可致心肌发生缺血或损伤,因此,围术期心肌缺血或损伤的监测非常重要,影响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远期预后。以往常将CK、CK-MB作为心脏围手术心肌损伤的监测指标[1],但由于两者的敏感性或特异性较低,实际应用中并不十分理想。近年来,cTnT作为心肌缺血、损伤特异性的指标在心内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观察CABG患者围术期CK、CK-MB和cTnT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cTnT在判断心肌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临床资料与方法
1、资料 本组22例择期手术病人,男18例,女4例,年龄45-72岁。所有病人均有反复发作心绞痛的病史,其中14例有心肌梗塞病史,心梗距手术时间2月-8年。一例有脑血栓病史。伴高血压16例,糖尿病4例,高血脂8例。2支病变3例,3支病变20例,1例合并室壁瘤。所有病人心功能2-3级。左室射血分数平均0.68。
2、麻醉及监测 所有病人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心血管药物用至手术当日,术晨口服安定0.1-0.2mg/kg,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mg、吗啡10mg。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05-0.1mg/kg或依托咪酯0.2-0.3mg/kg静注,继以维库溴铵0.2-0.3mg/kg、芬太尼10-15mg/kg静脉注射,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手术过程中重要步骤,如切皮前、锯胸骨前、CPB前即刻追加芬太尼共10-20mg/kg静注,同时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CPB过程中异丙酚3-5mg/kg静脉泵入维持,根据血压情况调节泵入速度。整个手术过程动态监测血压,6腔Swan-Ganz导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和连续心排血量。
3、体外循环及心肌保护 采用Sarns体外循环机,膜式氧合器(D703),预充液为血定安500-1500ml、林格氏液500ml、20%甘露醇250ml、抑肽酶200万IU等,预充总量1800-2800ml。转机前、转机中共用抑肽酶300万IU。主动脉钳夹后经主动脉根部机器灌注冷血(15℃)高钾停跳液(血:停跳液4:1)
10-20ml/kg,速度200-300ml/min。15-20min后重复灌注低钾冷血停跳液。体外循环采用预充液灌注管自然降温,鼻咽温36.2-32.2℃,肛温36.6-33.2℃,复温速度0.2℃/min。CPB时间131.78±23.4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84.45±23.84min。动脉流量40-70ml/kg/min,转中动脉压40-104mmHg。
4、生化指标的测定 分别于CPB前、CPB结束后即刻和CPB后24h取血4ml,用于CK、CK-MB和cTnT的测定。CK、CK-MB测定使用Beckman生化仪,比色法测定,标准值分别为40-200IU/L和0-10IU/L,cTnT采用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提供的Es33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及试剂盒,以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cTnT值,本实验室标准为<0.2ng/kg。
结果
本组2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人恢复良好。平均每例搭桥3.27根。
CPB前CK、CK-MB和cTnT中位数皆在正常范围内,CPB后即刻和24小时三值皆显著性增高,CK以术后24小时最为明显,其余2值以术后即刻最为明显。
进一步,我们统计各参数CPB前后高于正常上限的病例数,发现CK和cTnT升高的比例非常高,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别,而CK-MB阳性率较低,与其余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自从60年代WHO将心肌酶CK 、CK-MB动态升高列为急性心肌梗塞三大诊断指标之一以来,心肌酶在诊断心肌损伤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其增高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损伤范围[1]。但CK 、CK-MB等心肌酶类并非心脏特有,也存在于骨骼肌、胃肠道平滑肌等组织的细胞浆中,故当心外组织损伤时,这些心肌酶类的血液浓度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使其对心肌损伤诊断的特异性降低。
1987年英国Cummins[2]等首先报告测定外周血心肌cTnT浓度诊断急性心肌梗塞,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注意。近年的研究证实,cTnT具备心肌特异性,不受创伤等的影响,系迄今发现对心肌损伤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之一,其特异性可达到100%,其敏感性也在90%以上[3]。
本组病人CPB前,CK、CK-MB和cTnT多在正常范围内,可能由于手术前充分准备,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充分术前药物应用,安全完善麻醉的诱导和维持有关。CPB后即刻和24小时CK增加明显,尽管敏感性很高,但临床已证明,所有非心脏大手术CK值均可明显增加[2],因此特异性差。CK-MB中位数在CPB后虽有所增加,但在多数病例没有达到10IU/L的诊断标准,说明不能在创伤后较短时间内敏感地反映心肌损伤。
cTnT在CPB后即刻和24小时明显增高,中位数分别为0、53ng/ml和0、45ng/ml,可能与术中主动脉阻断,心肌缺血,主动脉开放后心肌再灌注损伤,及直接心肌手术操作等有关。24小时后cTnT值没有明显下降,应继续加强监测。
文献报道,cTnT在急性心肌梗塞后4-6小时开始升高[3]。我们的临床观察发现,CPB结束后即刻(即CPB开始后2小时)就能检测到cTnT明显升高,一方面说明cTnT与CK-MB比较,在血中出现时间早;另一方面可能与主动脉开放后的“洗出效应”有关[4]。
肌钙蛋白是一组与横纹肌细胞相关的结构蛋白质,有三种特异性亚单位构成,肌钙蛋白C(TnC)、TnT和肌钙蛋白I(TnI)。TnT将整个肌钙蛋白固定在原肌凝蛋白上,TnC带负电荷,能与钙离子结合,TnI将TnC与钙离子结合信息传递到原肌凝蛋白上,引起后者构象发生改变,解除对肌动蛋白(肌纤蛋白)与肌球蛋白(横桥)的阻碍作用,肌肉收缩。TnC在心肌和骨骼肌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极为相似,然而TnT和TnI的N端氨基酸序列在两者不同,据此制备出针对cTnT和cTnI特异的单克隆抗体[3],用于心肌cTnT和cTnI的测定。
有两例病人CK值在24小时异常增高,分别为术后8h进行开胸止血和24小时后发现胸骨裂开的病人,因此,我们体会CK虽不能作为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特异指标,但可能作为围术期创伤程度的监测指标。
cTnT是诊断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敏感的指标,在血中出现早,对心肌具有特异性。cTnT也可被用于CABG在心肌保护的研究中,具有推广价值。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cTnT床旁检测设备已在临床应用,具有简便、快速和实用的特点[5],与酶联免疫法结合,有可能将来用于术中心肌损伤的动态监测和病人预后的判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