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七情六欲”。七情即指“喜、怒、忧、惧、爱、憎、欲”,其中“忧”即“忧愁”、“忧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抑郁”,它是人类情感活动的形式之一,常表现为情绪的低落、兴趣的减退,自责厌世,无愉快感等。抑郁障碍是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甚至有人将抑郁比喻为人类精神活动中的“感冒”,由此可见其存在之广泛。同样是“抑郁”,其诊治是否也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抑郁”的世界,看看那不一样的“抑郁”吧。
小王,女,18岁,天生丽质美貌,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优秀,为了迎接高考,经常复习到很晚才回家。一天深夜,在回家的路上她遭遇了她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幕,他被2名男子强暴了,从此,她整天闷闷不乐,以泪洗面,不吃饭不喝水,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经常通宵不眠,不能正常学习,悲观厌世……她患上了“抑郁症”,我们将这种由于外界强烈精神刺激因素导致的抑郁称为“心因性抑郁症”,也称为“外源性抑郁症”。对这一类抑郁症的治疗,社会心理支持非常重要,抗抑郁药的使用也很必要,同时早期加强监护以防意外。
老王,男,56岁,某机关领导,性格开朗豪爽,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由于不关注自己的身体,烟酒不离身,经常通宵达旦“修长城”,直到有一天深夜,在麻将桌旁他突然中风倒下,不醒人事,经积极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但留下了偏瘫,一侧肢体不能活动,生活质量大不如前,为此老王郁郁寡欢,唉声叹气,反应迟钝,有时烦躁不安,易发脾气,以前的兴趣爱好也没有了,觉得自己连累了家人,自责不已暗自流泪……对老王的这种状态我们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这类抑郁是源自于躯体疾病的因素,我们称之为“躯体因性抑郁”,也称“继发性抑郁”,它还包括一些药物(如降压药、抗精神病药物等)引起的心情抑郁。对这种类型抑郁的处置原则是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当然包括减少或停止使用引起抑郁的药物)的基础上,抗抑郁治疗与心理治疗、社会支持、躯体功能的康复等“多管齐下,齐头并近”。
小张,女,28岁,无明显原因渐起沉默少语、愁眉苦脸、自大脑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难以入睡、睡后很容易早醒、常感到全身疲乏无力,不愿上班,以前的爱好如大篮球、看电影等都不感兴趣了,茶饭不香日见消瘦,总诉度日如年活着很累,几次服下大量安眠药寻死,根据这些表现,我们诊断其为抑郁症,这种抑郁常无原因可查,且伴有早醒、食欲差、体重减轻、抑郁情绪昼轻夜重等生物学特征,我们称之为“内源性抑郁症”。针对这类抑郁症病人,处理原则是:积极地抗抑郁治疗,采取必要的保护性约束措施,重者可考虑电休克治疗,抑郁程度减轻后,应加强认知治疗等心理治疗。
刘某,女,23岁,她抑郁发作的表现和前面患者小张大致相似,情绪低沉,兴趣减退,自责自杀等,但她和小张相比又有其特点,如抑郁发作前常出现短暂兴奋话多,吹牛,自我感觉良好,情绪高涨等“躁狂”表现,或在服抗抑郁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躁狂”现象,对这类抑郁障碍,我们称之为“双相抑郁障碍”,其处理原则是以心境稳定剂为主,如锂盐、丙戊酸盐、拉莫三嗪等,在此基础上视抑郁程度,或辅以抗抑郁剂,在使用抗抑郁药时要特别注意抑郁转化为躁狂的可能。
另外,我们还会遇到以下一些形形色色的“抑郁症”,如某孕妇生下宝宝后,作了妈妈了本应该高兴的,可她就是开心不起来,哭泣、自责、烦恼、对自己的宝宝毫无亲情感可言,我们称之为“产后抑郁”,其治疗与“内源性抑郁症” 基本相同,加强心理治疗,指导产妇心理调整至关重要;如某精神分裂症病人经治疗后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完全消失,却“繁衍”出情绪低落,自责想死等抑郁表现,这种情况我们称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处理措施是在服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心理治疗,加强社会支持治疗,必要时适当辅以小剂量抗抑郁药;再如某些患者常常表现出躯体感觉症状(头痛头晕、颈项酸痛、心悸、腹部饱胀、四肢麻木),病人常否认有心情抑郁,服用抗抑郁剂治疗却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好疗效,对这种抑郁情绪不明显,躯体感觉症状突出,从而使抑郁情绪完全被遮盖,这种特殊形式的抑郁症,我们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也叫“无抑郁的抑郁症”。
通过以上这些形形色色的抑郁症,我们可以看出,识别抑郁的原因,对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是多么地重要。真是:一样的“抑郁”,不一样的诊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