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采用一种非常固定的模式来处理小儿发热:若体温升至38℃,就会为孩子褪去衣物散热,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若体温升至38.5以上,就会予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治疗。
问题1:发热本身有危险吗?
众所周知,孩子突然发热,家长最为忧心的事。很多家长认为,发热会导致孩子脑损伤、抽搐、脱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儿科常见的高热一般都在41℃以下,是属于机体体温可控范围内的温度升高,其危险性高热病例则比较罕见。然而,极高热,体温高达41℃以上,确实会破坏细胞正常新陈代谢乃至损伤器官功能,而这种超高体温具有显著的致病性如脑损伤,属于机体体温调节失控所致的病态反应。没有证据表明发热本身就是危险的,对发热的忧惧则更多来自于对发热背后潜在的感染性疾病的一无所知。
问题2:患儿高热更能说明病情越严重吗?
有研究表明,随着体温升高、重症疾病的发生率也增加;然而,很多重症疾病的患儿,其体温却并不很高。因此,发热与病情严重程度并无直接关系。
值得注意的事:6月龄以下婴儿体温超过39℃时预示严重疾病的价值更高,而3月龄以下者更为显著。
问题3:为什么需要退热?
退热是为了解决发热伴发的其他症状。发热时患儿往往感觉身体不适或情绪低落,食欲差,睡眠欠佳,有的出现疼痛、肿胀、头痛、腹部不适。因此,使用解热镇痛抗炎药物以缓解这些发热伴发的症状理所应当。此外,高热可出现抽搐,尤其是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的患儿。然后,有研究表明,预防性使用退烧药与否对抽搐发生率没有影响。多数高热惊厥发生在发热起病之时,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预防用药不起作用。
问题4:到底应不应该积极退热处理?
在美国儿科学会关于退烧的最新指南里反复强调的一点是,除非是超高热,发烧本身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而且它有利于对抗感染。一些引起发烧的疾病(比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是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的,但除非孩子明显的不适,否则并不需要进行退烧。
问题5:需要物理降温吗?
孩子舒适度很难用客观的指标去衡量,美国专家的共识是在39°C以上(中国指南是38.5°C以上)孩子会比较难受。如果孩子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也没有其他需要额外留意的基础疾病,那么发烧在39°C以下时通常不需要退烧,自然也不需要擦澡和冰袋。擦浴降温,效果并不好。
问题6:如何选择哪种退烧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退烧药物。这两种药物用于降低发热患儿的体温均十分有效。
问题7:退烧药安全吗?
总体而言,不良反应较为罕见。虽然,有报道称布洛芬引发消化道出血、肾损伤和继发感染,对乙酰氨基酚导致的肝毒性和哮喘。
问题8:两药联用优于单药?
家长和医务人员有时会交替使用两种退烧药。当之前所用退烧药无效时接替给予另一种退烧药,对降低患儿体温有帮助,而且,其中一项研究还报告认为,这种交替用药方案能显著缓解疼痛等身体不适等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