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是由于子宫基底层侵入子宫基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宫腺肌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可能的因素有遗传因素、损伤(如刮宫和剖宫产)、高雌激素血症、病毒感染等。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高达13.4%,其导致的痛经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该病的诊断以往主要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血清CA125水平)、超声检查等。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介入放射科李青春
子宫腺肌病为良性肿瘤,具有增殖、侵袭性生长的特性,子宫腺肌病与肿瘤一样,其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血管生成。其中新生血管的大量生成,除给异位内膜提供营养物质并排出代谢产物外,还提供浸润转移通道。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还能释放大量的促血管形成因子,促使更多的血管形成,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提供条件,进一步侵袭、发展,病灶不断扩大,从而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目前临床上子宫腺肌病主要是手术和药物治疗。手术是传统治疗子宫腺肌病最常用的方法,包括子宫切除术、单纯病灶切除、子宫内膜切除术等。子宫切除术可较彻底地治疗该病,且并发症较少,但通常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则不采用该法;单纯病灶切除存在较大困难,且不易将病灶清除彻底,术后易复发。目前子宫内膜切除术对表浅的病灶有效,对浸润深度>2mm的病灶该法并不能有效控制出血。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
GnRHa可以明显减少子宫腺肌病的活动期,但并不能根治该病,易复发,价格昂贵,且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其长期应用,相关研究发现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该法只能短期有效,一旦疗程结束便很快复发。可见药物治疗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往往效果不佳,且较易复发,还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不良反应,如导致患者内分泌失调,提早出现更年期综合征或骨质疏松等症状。子宫动脉栓塞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兴的一种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该方法现已成熟且得到广泛推广。已证实较药物治疗显著提高了疗效,避免了药物不良反应,也避免了创伤较大的手术,克服了切除子宫导致的丧失生育能力和心理负担。
在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基底层与肌层之间没有粘膜下层,肌层具有防御内膜侵入的能力,在炎症、高雌激素等因素的刺激下,肌层的防御能力受到破坏,子宫内膜基底层直接向肌层侵润;由于分娩、人流等创伤造成子宫肌层的微小损伤,使子宫基底层的内膜沿着微小的损伤部位侵入子宫肌层;异位的子宫内膜具有合成雌激素的功能,使局部雌激素水平增高,进一步促进异位内膜的生长,使正常的子宫肌层肥大。异位的子宫内膜全部位于子宫肌层,均由子宫动脉供血,这为介入治疗提供了血管解剖学基础;异位内膜多处于增生期,对缺血缺氧敏感,这为介入治疗提供了病理学基础;异位内膜内的血流较正常的子宫肌层丰富,这为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提供了影像学依据。
异位内膜的血供只来源于子宫动脉且缺乏血管交通支,采用微小颗粒栓塞物质栓塞子宫动脉主干及末梢血管后出现完全去血管化,使病灶组织缺血变性、坏死,吸收、萎缩,临床症状得到改善,保留子宫,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腺肌病具有激素依赖性,栓塞阻断病灶血液供应,从而阻止激素经血液进入病灶结构内形成低的雌激素水平,造成类似绝经的微环境,使病灶进一步萎缩,达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目的。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优点:①可以避免开腹手术、输血,可以保留子宫的完整性;②保留子宫和卵巢的生理功能,提高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③在一次性治疗不彻底或病变复发时,可经同样的途径多次进行治疗;④如果栓塞术疗效不佳,仍可采用其它方法治疗;⑤疗效好、见效快,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特别对症状性子宫腺肌病效果显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