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关格”、“虚劳”、“癃闭”、“溺毒”、“肾风”、“水肿”等范畴。慢性肾功能衰竭从氮质血症直到尿毒症期,病情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以中医分型不是固定不变的,早期多以虚证为主,应以虚论治,而晚期因代谢毒素不能被清除,因而表现为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标实成为主要矛盾,故临证时动态观察。
1、辩证施治,扶正泄浊
本证5型
1、1脾肾气虚型
治宜健脾补肾,方选参苓白术散合右归丸加减。药用:人参、茯苓、白术、山药各12g,扁豆9g,薏苡仁、砂仁、肉桂各6g,杜仲9g,枸杞、山茱萸各10g。
1、2脾肾阳虚型
治宜温补脾肾,方选真武汤加减,药用:茯苓12g、白术9g、附子6g,草果、干姜各10g,大腹皮15g、甘草6g。
1、3肝肾阴虚型
治宜滋养肝肾,方用六位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药用:熟地12g,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各6g,女贞子9g、墨旱莲12g。
1、4气阴两虚型
治宜益气养阴,方选参芪地黄汤加减,药用:人参、黄芪各12g,熟地24g、山茱萸20g,丹皮、茯苓、泽泻各9g。
1、5阴阳两虚型
治宜阴阳双补,方选地黄饮子或济生肾气丸加减,药用:熟地9g、巴戟天15g、山茱萸、石斛各12g,肉苁蓉10g、制附子6g、五味子9g、肉桂6g、茯苓12g、麦冬10g、甘草3g。
2、兼证5型
湿浊证:治宜祛湿化浊,方用温脾汤加减。
水气证:治宜行气利水,方用实脾饮加减。
血瘀证: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浊毒证:治宜泄浊蠲毒,方用通腑降浊汤加减。
或者在扶正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酌加泄浊、化湿、清热、利水、化瘀、祛风、熄风等药物。
3、辨虚实,察阴阳,灵活施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肾阴虚的病人,舌红并不显著,多数病人舌质淡红,虽口渴多饮但夜尿频多、小便清长,与一般阴虚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气阴两虚的病人在辩证上也有其特点,除了有阴虚、气虚症状外,不少病人手足心热,但手指或足趾凉,或身有畏寒而手足心热;大使先干后稀;有多汗现象等等。这些特殊的不典型症状,辩证时应加注意。
慢性肾功能衰竭常引起口中氨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顽固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特别是恶心呕吐,使病人不能进食进药,可使病情恶化。因此必须尽快控制。恶心呕吐是脾肾虚损,水湿不化,酿为湿浊化毒,湿毒内蕴又损及脾胃,升降失司所致。如见舌苔白腻,治宜温化降逆,方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如舌苔黄腻,是湿毒化热,治宜苦辛合用、升降并举,方用苏叶黄连汤,均宜多次少量,频频呷服,可使呕恶迅速停止。顽固性的食欲不振,甚至厌食,是因为脾肾阳气受损,无消化纳谷之能,宜振奋脾胃阳气,可以温化健脾,用香砂平胃散或香砂六君子汤;亦可升阳燥湿,用加减羌活除湿汤;如湿毒化热,阻滞气机,宜清化开泄,可用黄连温胆汤。顽固性的腹泻是脾胃升降功能损害的另一表现,可以温中固涩,用理中合桃花汤,或参附四神汤,化热者,亦宜寒热并用,如用连理汤加味治之,可获良效。
近十余年来,临床上使用大黄降低血中氮质的报告很多,但停止应用后血中氮质又可上升,长期应用能加重正虚,为防止大黄苦寒伤脾,多肠道给药,能取到良好的疗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