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牙好,胃口就好”使人们更多关注牙齿健康,这是有关“进口”的话题;然而“出口”的问题,关心的人并不是很多,殊不知:“大便不好,病如山倒”。
大便是进口的食物在人体胃肠道内一系列消化酶的作用下经消化吸收后的产物,通常为黄色,其主要成分是水、食物残渣、粗纤维、胆色素等。成形大便的表面有一层由肠道腺体分泌的粘液覆盖,起润滑作用,有益于大便排出体外。如果大便的颜色、形态和性状发生了改变,问题可就不小了,可能与以下的疾病相关:
一、胆道疾病
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肝外胆管既是肝脏与肠道的连接通道,也是肝细胞和胆管分泌的胆汁进入肠道的必经之道。肝外胆管内的结石或肝外胆管的肿瘤(有时是胰头癌浸润和压迫肝外胆管),会对肝外胆管造成梗阻,胆汁就不能顺利地进入肠道而被迫进入血液中,形成黄疸。由于胆汁中的胆色素使大便呈黄色,肠道内胆色素的显著减少,使得大便的黄色变浅或呈白色。
二、胃肠道疾病
胃肠道通常指的是胃、小肠和大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胃肠道是一个管状结构,胃肠壁分为浆膜层、肌层、粘膜下层和粘膜层。当最内层的粘膜层发生病变时,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肠道肿瘤,此时大便中会带有血液,大便呈褐色或者黑色,大便变成稀便、粘液血便或脓血便。发生直肠癌时,大便变形、变细,并伴有便意频繁、肛门坠胀感或者大便不尽感,这是肿瘤表面破溃感染所导致的症状;症状出现的频率依次为便血80-90%,便频60-70%,便细40%,粘液便35%,肛门痛20%,排便不尽感20%,便秘10%。
三、肛门疾病
肛门指的是大便排出部位,即解剖学上的肛管,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约3-4厘米。肛管内层的上部为移行上皮,下部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肛管外层是环绕肛管的内外括约肌。内括约肌为肠壁环肌增厚而成,属不随意肌;外括约肌是围绕肛管的环形横纹肌,属随意肌,分为皮下部、浅部和深部。当肛门部发生痔疮或肛裂时,会出现大便呈鲜红色或便后滴鲜血,有时解大便时会有疼痛感。
综上所述,大便的颜色、形态和性状改变是胆道疾病、胰腺疾病、胃肠道疾病和肛门疾病的重要表现,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否则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可谓是“大便不好,病如山倒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