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病几乎占了骨科门诊量的1/3还多,治疗方法也是数不胜数。
但是,总体上看,这个疾病在诊治还是很混乱。樊效鸿教授说,我们发现对于腰腿痛,同一病人,不同医生,诊断不同;同一诊断,不同医生,治疗不同;同一病种、相同方法,也效果不同。
那么,在出现腰腿痛时,什么情况下才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呢?一般在诊断上,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症状、体征、影像学,即“以症状思病变、以体征寻病根、以影像求证实、有矛盾逐一辩”。
症状——疼痛的部位及发作特点
“腰痛伴腿痛”95%是腰椎间盘突出,而“腰痛腿不痛”则多数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是间断性的,时好时坏,有时是几周、几个月。如果是持续性疼痛,长时间加重,则多数可能是粘连、炎症,甚至也可能是肿瘤。
在疼痛的发作时间上也有一定的规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程度在活动时大于静止,站立时大于躺卧,白天大于晚上,平卧大于侧卧。如果疼痛发作的规律与之相反,那么就要小心这不是腰椎间盘突出!
体征——弯腰疼痛严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时,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急性期尤为明显,有的动都不能动,其中以向前弯腰时疼痛最为明显,因为弯腰时可进一步促使髓核向后移位,并增加对受压神经根的牵拉而疼痛加剧。
在做鉴别诊断时,还可以做一个直腿抬高试验,即让患者仰卧,伸膝,被动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经根有4mm滑动度,下肢抬高到60°-70°开始会感到N窝不适。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或粘连使滑动度减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这就被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这个试验做出来呈阳性的话,则95%的可能性为间盘突出症。
另外,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即跪于椅上触拿地上的物品,如果拿不到,也是椎间盘突出症。这是因为患者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这是因为前屈位时加重髓核向后移位,增加了对神经根的压迫。
影像学检查——X线片不能缺,MR准确率最高
虽然通过病史、症状及体征可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但仍需要做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肿瘤、结核等其他疾病。
X线片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X线片可显示肿瘤、结核等其他异常情况,因而这一检查不能缺,是必需的。
另外,CT片有30%的假阳性的出现,因而不算特别准确。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是MRI,准确率达到了90%。
值得注意是,仅有CT、MRI表现而无临床表现者,则不应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预防椎间盘突出症在于姿势正确
腰椎间盘突出,多数是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姿势所导致。最初的表现只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局部的过度受力,时间久了,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引发疼痛。
所以,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的人,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
平时,还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