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周围器官和占位病变均可对消化道管壁产生不同程度的压迫,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消化管壁隆起征象。胃镜和钡餐对其鉴别较为困难。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miniprobe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mEUS)具有操作灵活方便、消化管壁层次结构显示清晰之优点,对外压性隆起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我们对行mEUS检查的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作回顾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2年5月~2007年8月间行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的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患者115例,男54例,女61例,平均年龄51岁(18~82岁)。
1、2仪器和方法 应用PENTEX EG-3840T型双钳道电子胃镜、PENTEX CGI-4000型电凝-注水机、FUJINON-SP-701小探头超声系统,探头频率7.5 MHz、12MHz和20MHz。用双钳道胃镜先做常规上消化道检查,明确隆起部位后以一个钳道注水使病变部位浸入水中,另一钳道送入超声小探头作超声检查。
2、 结果
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中,食管35例(30.4%),贲门1例(0.9%),胃74例(64.3%),十二指肠5(4.4%)。生理性改变者98例,占85.2%,其中脾脏压迫胃底最多见,共45例,占39.1%,其他为主动脉压迫食管19(16.5%),肝脏14例(12.1%),正常胆囊5例(4.4%),气管4例(3.5%),脊柱4例(3.5%),胰腺3例(2.6%),心脏2例(1.7%),血管压迫胃底1例(0.9%),肠管1例(0.9%)。病理性改变者17例,占14.8%,肿大胆囊7例,6.1%;壁外病变压迫但未侵犯消化管壁8例,占7.0%,其中2例纵隔结核经抗结核治疗1年后复查见食管隆起和纵隔肿块消失,2例纵隔肿瘤、3例腹腔肿瘤和1例胰腺假性囊肿结合CT或MRI作出诊断;壁外病变压迫并侵犯消化管壁2例,占1.7%,食管和胃底分别1例mEUS诊断为固有肌层间质瘤,手术证实为肺癌和腹腔转移性鳞癌侵犯消化管壁。外压性隆起的部位及种类见表1。
3、讨论
内镜结合组织活检能使许多消化道粘膜病变得到明确的诊断,但对于粘膜深层及以下的病变和消化道外脏器或病变压迫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内镜检查往往无法作出诊断。mEUS能在内镜直视下对可疑病变及其周围进行超声扫描检查,从而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对于消化道外器官或病变的外压性病灶,mEUS可清楚显示其压迫部位的管壁层次,并可看到压迫器官或病变的特征性图像,能准确鉴别消化道管壁病变和壁外压迫,是目前诊断消化道壁外压迫的最好方法[1-4]。
本组115例上消化道外压性隆起多数为壁周脏器压迫,食管的外压性隆起主要为主动脉弓,胃底以脾脏外压居多,胃窦和十二指肠球部多为胆囊外压,与文献报道相似[5,6]。常规胃镜检查对本组98例上消化道壁周脏器压迫均作出准确诊断,其中96例正确判断压迫的器官,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上消化道壁周脏器压迫,根据其隆起部位和形态特点,胃镜检查通常能作出正确诊断。病理性外压性隆起多为消化管壁外器官或组织的占位性病变,对于未侵犯消化管壁的病变,mEUS可显示其压迫部位的管壁层次,较易作出外压性隆起的诊断。对于侵犯消化管壁的病变,应注意与向外生长的消化管壁病变鉴别,本组食管和胃底分别1例mEUS诊断固有肌层间质瘤,手术证实为肺癌和腹腔转移性鳞癌侵犯消化管壁,原因为肿瘤过大,mEUS无法观察其全貌而判定其起源于固有肌层。因此,对于mEUS不能观察全貌的大病变,应采用频率较低的EUS或结合其他影像检查确定诊断。另外,对于纵隔和腹腔内占位病变,还可行细针抽吸(EUS-FNA)、Turcut活检(EUS-TCB)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