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胃小凹分型参照。
Sakaki分型标准,分为六大基本类型,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结果:胃粘膜异常处染为深兰色或浅兰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我们观察发现B型小凹4例,病检提示为慢性炎症;C型12例,病理结果分别为肠化生、非典型增生和慢性炎症;D型15例,病理检查为肠化生、非典型增生和慢性炎症及溃疡;E型7例,为早期胃癌和肠化生。结论: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色素放大内镜 胃小凹 病理检查
色素放大内镜是应用特殊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对比增强,在放大内镜观察胃肠黏膜的腺管开口和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的变化,有助于病变辨认及目的性活检,发现和诊断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一些病变,主要是早期病变。本研究利用色素放大内镜观察胃粘膜异常,以探讨其对胃粘膜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于我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色泽异常的患者38例,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22-77岁,平均55岁。
1、2 内镜检查
采用日本Fujinion EPX4400型电子放大内镜,内镜检查和染色由专人执行,先行常规内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局部喷洒或退出胃镜后口服黏膜清除剂(配方:链霉蛋白酶200mg或α-糜蛋白酶20mg碳酸氢钠1g,10倍稀释甲基硅油30ml),喷洒0.5%的美蓝染色3min,蒸馏水冲洗并抽吸后行将胃镜放大100至400倍观察胃小凹形态并记录。
1、3胃小凹形态分型
参照Sakaki分型标准[1],将胃小凹分为六大基本类型,A型:圆点状小凹,主要分布在正常胃体和胃底;B型:线状小凹或短小棒状,主要分布在正常胃窦部;C型:稀疏而粗大的线状小凹,小凹延长、迂曲,分支弯曲明显增多,可相互连接呈树枝状,主要见于有炎症、水肿等病变黏膜;D型:斑块状小凹,见于黏膜炎症较重或水肿明显的区域以及糜烂、溃疡周边,肠上皮化生黏膜也可呈此型;E型:绒毛状小凹,多出现在有肠上皮化生的区域;F型:小凹结构模糊不清,排列紊乱,极度不规则或呈小的小凹。
1、4病理检查
对着色深处多点活检,10%的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和AB/PAS染色,由同一位病理医师根据悉尼“胃炎分类标准”对染色结果进行判读。按炎细胞在粘膜层浸润深度,将炎症分为轻、中、重三度。根据固有腺体减少程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