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内镜设备和操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已经成为治疗早期胃癌的重要方法,早期发现肿瘤病变并通过内镜切除已经成为胃肠道肿瘤治疗的理想目标。
应用较多的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方法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fion, ESD) ,其他还有内镜下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光动力学治疗和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等多种方法,但由于后者无法获得完整病灶的病理标本,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EMR治疗早期胃癌最早在日本用于临床,目前巳广泛在日本应用,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引入日本之前,胃切除术是早期胃癌唯一的治疗方法。日本学者Tanabe对1832例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10年内未发生与内镜下黏膜切除并发症相关的死亡,该项技术的优点在于只需使用普通胃镜,不需要特殊设备,缺点在于该技术不能整块切除较大块的病变,取出的碎块状标本难以进行详细的病理分析,肿瘤分期不明确,存在较高的肿瘤复发风险。
ESD是指在内镜下运用改良的针刀直接从黏膜下层对黏膜进行剥离。ESD最初起源于日本,是目前最常用的大面积病变切除方法,在其他国家也被使用。ESD用一根普通单通道内镜对病变进行整块切除,不但实现了大面积病变的整块切除,并且提供了准确的病理分期以预防复发。随着内镜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适应证也在不断变化。目前学者基本达成一致的是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是内镜治疗的适应证。
Soetikno等认为EMR的适应证为几乎没有淋巴结转移可能的病例且病灶能完全切除,包括:(1)病灶直径< 2cm,内镜诊断为黏膜内癌;(2)高分化癌;(3)凹陷型病变表面未形成溃疡者。ESD适应证包括:(1)任何大小的分化型黏膜内癌且无溃疡形成者;(2)分化型黏膜内癌如伴溃疡形成,则病变直径应< 3cm;(3)未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无溃疡形成,则病变直径< 2cm;(4) 直径<3cm无溃疡形成及无血管(淋巴管)浸润的分化型黏膜下微小癌。
但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目前也存在问题:(1)在手术前如何准确判定淋巴结的转移的可能性。(2)内镜治疗是否真的优于外科手术之治疗。(3)西方国家和日本的早癌判断标准不同,西方国家诊断的重度不典型增生常常被日本病理医生诊断为早期胃癌,因此,内镜治疗早期胃癌的远期效果,以及符合我国诊断标准的早期胃癌内镜治疗预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