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Stroke)是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名脑血管意外,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也可以伴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脑卒中早期临床症状、体征相似,而脑出血和脑梗死治疗方法相反,所以早期诊断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影像检查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病的首选方法,一般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首选磁共振,而超急性期脑出血首选CT扫描,但是对脑梗死后不明显的出血灶、早期的小出血灶的显示在常规MRI序列和CT都存在一定的局限,随着MRI成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功能性MRI成像,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Imaging,SWI)是其中之一,其在早期就可以显示特殊低信号出血灶,所以主要优势是对出血灶高度敏感。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本质是BOLD成像,是在T2WI加权梯度回波序列基础上,显示不同组织间的磁敏感性差异的新技术。人体内引起磁敏感效应的物质绝大多数与铁有关,SWI对顺磁性物质如脱氧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等高度敏感。所以,其最大优势是对出血的高度敏感,可以清楚显示微小出血灶,对出血灶的显示率可以达到100%。
超急性期脑出血,由于血肿与组织交界面上血液迅速的去氧化,致局部磁场不均匀,在T2WI血肿周围低信号环不明显时,在SWI上就可显示明显的低信号环,可以早期鉴别脑出血和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是在缺血性梗死发生后,由于梗死区血液重新恢复而发生的再灌注损伤出血,可出现在抗凝、溶栓治疗后引起,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而采取不当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出血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是否进行溶栓及抗凝治疗有重要意义。SWI序列早期即可以在脑梗死区发现多发的点状、结节状低信号出血灶,及时指导临床改变治疗方案。
SWI序列不仅可以早期诊断脑卒中的类型,还对如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海绵状血管瘤、发育性静脉畸形、肿瘤等基础性疾病敏感,同时可以观察脑梗死后出血性变化,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