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但30-40岁的高血压患者也可发病。据调查,脑出血的患病率为112/10万,在脑血管病中脑出血的死亡率占首位,可见脑出血不仅患病率高,死亡率也高,是危害人类健康既常见又严重的疾病。
脑出血的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人到老年血管常会发生硬化,持续的高血压更容易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壁出现脂肪玻璃样变,从而削弱血管壁的强度,加上脑血管壁的结构比较薄弱,血管中层肌纤维少,缺乏外弹力层,动脉外膜不发达,容易造成脑内小动脉壁发生局限性扩张,形成粟粒性微动脉瘤。当情绪激动或过度用力等引起血压骤然升高时,即可造成脑内小血管破裂出血。
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是:最多见的是大脑半球深部的壳核出血,约占60%。其次分别为丘脑出血、大脑皮质下白质出血、桥脑出血及小脑出血,各约占10%。一旦发生脑出血,局部脑组织不仅遭到破坏,而且由于血肿的占位和周围脑组织水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意识加深,双侧瞳孔散大及生命体征明显紊乱,严重者可发生脑疝致命。如为丘脑或桥脑出血,即使出血量小,也常危及生命。
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可依据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寒冷季节、季节变化时发病较多。常突然发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偏瘫及意识障碍,此时应考虑脑出血。为确定出血的部位和血肿大小,需进行CT检查。CT检查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血肿大小、出血扩展方向及脑水肿范围,给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作一次CT检查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是高血压脑出血诊断上的重大进展。磁共振检查也能帮助脑出血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的诊断。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主要有内科治疗和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进行适当选择。内科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维持血压比基础血压稍高;静脉输甘露醇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多在出血后20-30分钟即停止,止血药物的使用并无确切疗效。内科治疗适应于以下情况:
(1)出血量较小者。一般认为壳核出血或大脑皮质下出血小于30ml或血肿直径在3cm以下可进行内科治疗。
(2)出血后意识一直清楚或仅嗜睡者。
(3)发病后即陷入深昏迷,无任何反应,或病情已发展至晚期,病情极危重者。
(4)患者年龄太大,且有严重心、肺等内脏疾患,或有严重糖尿病者。内科治疗的死亡率较高,为50-90%。
近年来,由于CT检查的应用,对脑出血手术病例进行合理选择,术中应用显微技术清除血肿和双极电凝止血,从而使手术精细准确,将损伤减少至最低程度。早期手术(即发病后24至48小时内手术),甚至超早期手术(脑出血后6小时内进行手术)由于尽早清除了血肿,降低了颅内压,不仅能达到救命目的,而且有利于促进脑功能恢复,减轻残废。
我科还采用了新的治疗方法,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该手术只用一根特制的血肿碎吸针,即可抽出大部分甚至全部血肿。若有残余血肿,则可向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以促进血块液化,然后予以抽吸。此法创伤小,病人较开颅手术病人恢复得更快更好,疗效肯定,深受病人喜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