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被爱的能力
前段时间,我门诊来了一个患者,是一名青年女性,从医学的角度来诊断呢,她就是抑郁患者。感觉心情不好,容易感到伤感,经常莫名的想哭,无缘无故的心烦意乱、对家人发脾气,几乎没有发自内心的愉快感,感觉生活的很累。当时我就问她:“我说是什么让你感到生活这么的没有意义”。然后,她就给我讲述了她什么的不幸“说自己怎么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现在的丈夫,自己付出了多少,又放弃了多少;而丈夫对自己并不关心和理解,和婆婆的关系又怎样不好,等等等等。老实说,当时听得我也挺动容的。有一种什么印象呢?就是一个生活坎坷的可怜女人,自己付出很多,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许这就是她抑郁、焦虑的来源之一。所以,除了开药,我建议下一次她能够由家人一起陪伴来复诊。我觉得她的问题可能需要家人一起来解决。
但让我感到意外的时,在复诊时,从丈夫处却得到大相径庭的情况描述,差异很大。他的丈夫也是颇多埋怨,也认为自己已经很关心她,为她做了很多改变和努力,家人也都尽量迁就她,但她好像感觉不到这样。
我就在想,为什么双方都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事实上也确实做了很多,但双方又视乎都没有一点心存感激。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自己是给这样一种情况取了一个名字,“爱与付出的挫败”。这种情况其实不单单存在于夫妻或恋人之间,也存在于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乃至于所有的需要人与人的相处之间。我想、在座的,或多或少都曾经遇到过、或者说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境、有过类似的困扰。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爱的付出与收获”,当然,这里的爱,并不简单的指恋人之间的亲亲我我,是所有的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关心、关爱。
如果梳理一下我们的人生:从我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就开始接受来自于父母无私的爱,这让我们感受到安全;在学习阶段,我们会感受到来自于老师的关心、来自于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这让我们不会孤单;成年以后,我们开始与异性交往,尝试建立更亲密的关系,有了情感的寄托;迈入婚姻,又开始逐渐适应彼此的习惯、放弃自己的一些个性,这样我们感到被需要;老年以后,相濡以沫的生活,不再恐惧离别。
一生之中,爱虽然不是全部,但是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生变的丰富而有意义的原因之一。当我们感受到对别人很重要、能别被人需要的时候,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验。
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爱,她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互动关系,是人与人在交流、沟通中才能产生的令人愉快的情感体验;并不是付出了就是给予爱,也不是别人给予了爱,我们就一定能接受到的,所以,爱更是一种能力。就像佛家说的,这种能力是需要去“修炼”的。当这个过程出现阻碍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令人不太愉快的体验,你可能会感动孤单、寂寞,因为没有人需要我,我是被孤立的;也可能感到愤怒,特别是付出不被理解的时候;也可能会感到焦虑而不安。都会成为心理疾病产生的源头。
爱的过程要怎么才能保持通畅呢?使我们既能将关爱有效的传递给别人;也能接受到别人对我们的关爱。
就像我们刚在说的,她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过程,也就包含了两个方面:付出爱的一方和接受爱的一方。那我们的角色经常会变换,有时候是付出的一方,有时候是收获的一方。
站在付出的一方时:怎么样能让对方更好的感受到我们在关爱他呢?生活中,这样一种情况非常常见:父母为了子女掏心掏肺,有些家长为了子女上好的学习、能出国留学,不惜省吃俭用,牺牲自己的生活;但子女并不买账,反而对父母的做法颇多指责。很多人不理解,大家会怎么看待这件事情呢?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许更容易明白:说有一只兔子,很希望得到鱼儿,于是,他每天都会把自己最喜欢的胡萝卜送过鱼儿;但是有一天,鱼儿却没法忍受了,生气的跳出水面来要和兔子绝交。兔子非常委屈和伤心。
你给的东西是你认为最好的,但并不一定是对方所需要的。所以,有效的付出应该是从对方需求的角度出发来提供的。这样才能得到对方的回馈与感激。
站在接受的一方时:又该如何呢?有时我们会感到生活中关爱很少。这有两种情况:
第一、确实没有足够的人关心我们,我们的朋友太少,或者和家人疏远了,有隔阂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别人给予我们多少,这是我们无法控制的;有时候我们会采取埋怨、指责,甚至用不惜伤害自己的方式,去给别人施加压力,以此去获取别人的同情,索取别人的关爱。但往往事与愿违,只会把别人推得更远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也经常用它来告诫自己:“让别人帮助我,是我的义务,不是我的权力”。我们没有权力去要求别人对我们多好,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改变自己,用别人喜欢的方式去和别人交流,让他们喜欢我们,主动的愿意关心、帮助我们,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第二、也许有人在关心我们,但我们总是感觉不满意,只看到他们做的不好的地方,而忽视做的好的地方,还在不断的索取。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对被人的给予抱有感恩的心。毕竟,关心我们,对他们来说,不是必须做的。只有这样,别人才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也才会更愿意付出更多。
当有很多的资源,别人给予的很多时;我们也能够积极去感受和相应时;这个时候幸福感是最多的。
当别人愿意给予,而我们不能积极去感受时;或许也还能接受,这就像那些所谓的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人,即便不珍惜,她并不缺少爱。但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幸运,是吧。
当我们的资源很有限,别人不愿意给予和付出;但我们能积极调整自己,去接纳这样状态,去珍惜仅有的一些关爱,也还能接受。至少心理上还是有安慰的,并不是一无所有。
但,当别人不愿意给予,而我们有没有积极面对的能力时,问题就可能发生了,挫败感、抑郁、焦虑、不甘心就会如影随形。
愿意生活中有什么样的关系模式,是否发展充满关爱的人际环境,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做出选择。不要仅仅是抱怨,改变自己一点就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