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出生之始就开始了“自我”形成的漫漫长路,但是道路却并不总是按照理想的方向发展,“自我”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通俗话说就是自己感知到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但“自我”往往有是很抽象的,很模糊的,我们总是搞不清楚自己是谁,因此常常需要借助他人,从他人对自己的反馈来间接的了解自己,就比如:我是个可爱的人吗?我们总是在人际交往中从他人身上来获知,“是否他们都对我很友善”,“我是否受到他们的欢迎,他们有什么活动都愿意叫上我参加”等等。如果我的朋友很多,能与陌生人很快的建立友善关系,我们就给自己一个信号,“你是可爱的”,由此也体会到自豪感,愉悦等等良性情绪。
成长的理想状态是我们时时都能认清“自我”,人说自知之明就是这个意识。
我们成长之初就发展出了一套理想,一套展望,我心目中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它可能来至于社会道德观念,例如崇尚科学,成为科学家让人崇敬等,也有来至于父母得言行举止的影响,就好像长与传统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高的道德约束。心理学上称之为“理想自我”,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生活中做出的每一次决定。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它是我们为之奋斗的动力和目标。
但遗憾的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并不总是一致的。就好像一个中学生,他的理想自我是成为像朗朗一样的一个艺术天才,因此他潜意识里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他经常的编制着成为璀璨之星哪一刻,那是多么的令他陶醉的一刻啊!以至于他完全沉浸于其中,对他的现实状况不屑一顾。殊不知一个人的成功是多方面的,且不说你是否有音乐的天赋,家庭是否能为你提供培训所需的高额经济基础,即使这些你都有,还需要识人的伯乐,展现的机遇。不可避免的,这就成为他噩梦的开始,他会对每一次的挫折与失败极度的敏感,因为在他心中已然是未来的新星,我不肯失败,这是与他的“理想自我”想矛盾的,是禁忌,他总是处在重压之下。
此时的理想自我已然成了“魔鬼契约”,它提供给你渴望成功的动力,你可能成功,但条件是你永远的失去真实的自己。更可怕的是当有一天他发觉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心中那个神圣的高度是怎么办呢,严重的焦虑像洪水般袭来,无助,自我贬低。。。。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重新接纳现实的自己,不管自己是否成功任然能爱自己。但有不少走进了我们的病房,他需要一个途径来缓解他的焦虑,他并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至少在心理层面并不承认,所以他选择了“生病”,头晕,心慌,四肢发凉,莫名的紧张,担忧等等不适,他的关注焦点都到了看病,怎么治好疾病上,他不再被无法成为理想自我而烦扰,于是他终于有的片刻的放松,不在焦虑自责;即使不经意间想到梦想的辉煌,“疾病"也能成为最后一块遮羞布:"不是我失败了,是因为我生病了,要不是现在生病我已经做到了。”再一次成功的缓解了焦虑来袭,当然,这些都是发生在潜意识层面,不是专业心理人员大多数时候并未察觉到。
“疾病”成为一种缓解源于自我的焦虑的途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但这种方法却是短视的,所以,心理疾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