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情况下,妇女怀孕后受精卵是在子宫腔内着床,生长。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受精卵也可能会在子宫以外的地方着床,从而导致宫外孕。出现宫外孕后,妇女开始也会出现停经,但是由于受精卵着床不在正常的位置,因此随着孕囊的增大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腹痛、阴道出血等,甚至可能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因此严重地危害着妇女的健康。目前宫外孕是造成女性生殖系统损伤,甚至死亡的重要急腹症,且发病率越来越高,可高达5.8%-8.1%,多见于20-35岁的女性,且86%的宫外孕会发生破裂出血。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非常重要。
一、病因
发生宫外孕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生殖系统感染,特别是输卵管炎是宫外孕的头号杀手。输卵管炎症可分为输卵管粘膜炎和输卵管周围炎。输卵管粘膜炎就是管腔内粘膜因炎症出现破坏、粘连,可使管腔狭窄、纤毛受损,从而导致受精卵运行受阻而在该处着床。输卵管周围炎的病变主要在输卵管浆膜层或浆肌层,常造成输卵管周围粘连、扭曲、管壁肌蠕动减弱,影响受精卵的运行。2、流产史,反复流产可以损伤宫腔内环境,损伤粘膜,利于病原体的滋生。3、妇科手术史及宫内节育环。4、避孕药等,药物可影响输卵管蠕动,推迟受精卵进入子宫,可导致受精卵异位种植。
二、临床表现
宫外孕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阴道出血、停经,严重的可表现为失血性休克。
三、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及血清β-HCG检查,诊断宫外孕并不难。如果为育龄女性,有停经史,腹痛,阴道出血等症状;B超提示附件区包块,或伴有腹腔积液;血HCG升高,血清β-HCG>16.2ug/L即可诊断宫外孕。
四、治疗
1、保守治疗
主要指利用药物使孕囊坏死,现在常用的药物有口服米非司酮、静注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可以拮抗孕激素,使依赖孕激素发育的胎囊坏死而发生流产。甲氨喋呤可干扰DNA的合成、抑制滋养细胞增殖并导致其死亡,从而使异位妊娠胚胎停止发育。
优点:保守治疗,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接受率高,无创伤,副作用小,有效率约为70-90%。适用于孕囊较小且孕囊未破裂者,疗效肯定。缺点:存在治疗后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高,治疗时间周期长,适应症窄等问题。
2、手术治疗
分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方法:开腹需要硬膜外麻醉,进行输卵管摘除、输卵管开窗等治疗。开窗术也存在术中切除不干净等问题。腹腔镜在全麻下操作,相对来说,创伤更小,和盆腔内治疗一样,逐渐在取代开腹等手术治疗。手术存在的问题在于麻醉风险大,创伤大,切除输卵管对有生育要求者不宜采用。
3、介入治疗
(1)血管性介入治疗:就是在局麻下,在大腿根部切一2mm大小的小切口,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超选择插入子宫动脉,行甲氨蝶呤灌注,并用明胶海绵行单侧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断绝孕囊的营养供应而破坏孕囊,孕囊坏死物可以自行吸收,术后大部分输卵管造影通畅。
血管性介入治疗将药物直接送入孕囊处,用药量小而局部浓度大,几乎没有多少副作用;创伤小,即刻止血,同时又可以杀死孕囊,疗效可靠,临床有效率为89-100%;再妊娠率高,对输卵管几乎无影响,术后输卵管通畅率为66-91.67%,并发症低,同侧再次异位妊娠率约为8.3%。
(2)非血管介入:指在X线的检查下,经阴道、宫颈、宫腔将特制的导管插到患侧输卵管内,而后注射甲氨蝶呤等药物,从而达到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目的。
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宫外孕无需要开刀,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无需麻醉,只需要几根导管和导丝,可以将药物送到孕囊内部及周围,直接杀死胚胎组织,药物用药量少,副作用微乎其微,有效率在77.8-100%。大部分输卵管是通畅的,不影响以后怀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人来说,这有着重要的意义。
(3)超声下介入治疗:在超声引导下,用细针穿刺孕囊,回抽出羊水,注入稀释后的甲氨蝶呤,杀死胚胎。此方法简便易行,只需要一根针,几乎没有什么痛苦,将药物直接送入孕囊内,破坏孕囊,作用彻底,有效率约在90%以上,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但对于包块过大或已经破裂出血的患者不适合。
总之,介入治疗目前已经成为宫外孕的首选治疗,只要不是大出血休克,均有介入治疗的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