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胃肠间质瘤与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关系?
胃肠间质瘤和胃肠道平滑肌肿瘤以及胃肠道神经源性肿瘤都属于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
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其中约73%为胃肠间质瘤。
2、胃肠间质瘤有无良恶性之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胃肠间质瘤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
良、恶性无明显区分标准;
大多认为胃肠间质瘤无良性可言,至少属低度恶性;
虽然小于2cm多为良性,但诊断需慎重,关系切除多少范围。
3、胃肠间质瘤是否适合针吸活检?
因其易破裂,一般不提倡;
针吸组织量达不到要求,鉴别良、恶性困难(要求核分裂相要达到50个高倍视野);
但术前不活检,就不能作免疫组化检查,就不能确诊;
冰冻切片无法确诊,只能明确一般组织细胞特征。
4、胃肠间质瘤大体形态特征?
肿瘤大小不等,直径0.8~20cm,可单发或多发;
多位于胃肠粘膜下层(60%),浆膜下层(30%)和肌壁层(10%);
境界清楚,无包膜或有假包膜 。
5、胃肠间质瘤部位不同有什么关系?
胃60%~70%最常见,小肠20%~30%,结直肠<5%,食管<5% ;
胃外(小肠、结直肠)间质瘤预后比胃间质瘤差。
6、GIST转移与一般胃肠道癌有何区别?
淋巴结转移则较少见(3%~4%)――与胃肠道癌淋巴转移为主的特征不同;
转移以腹腔种植及肝转移多见;
一般不做淋巴清扫,不做联合脏器切除,切缘大于2cm即可。
7、GIST影像学检查 的特征?
胃镜:可见肿瘤呈球形或半球形隆起,常规胃粘膜活检常阴性;
内镜超声(EUS):可明确肿瘤部位,大小;
X线检查:可见类圆形充盈缺损及龛影 ;
CT及PET-CT检查可发现直径1cm的小病灶,还可判定有无转移灶。
8、GIST外科手术?
由于传统化疗和放疗效果极差(低于5%),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唯一的治愈方法;
手术目标是尽量争取达到R0切除 ,85%的原发胃肠间质瘤患者可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
超过2 cm的局限性GIST,原则上可行手术切除;
9、GIST复发、转移和不能切除怎么办?
术后复发转移率高,50%在术后5年内复发;
约3/4局部复发,半数同时腹膜转移、肝转移;
对肿瘤复发、风险可以控制的,可以二次手术。
10、胃肠间质瘤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复发转移不能切除的胃肠间质瘤采取伊马替尼治疗(标准一线治疗)――使84%的患者临床受益;
有10%-15%的GIST对伊马替尼原发性耐药;
?舒尼替尼是胃肠间质瘤的二线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