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本人有肠道腺瘤史;
本人有癌症史;
符合下列6项中的任意2项: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者。
2、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主要与什么有关?
结直肠癌新诊患者的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TNM 分期)有关;
其他与预后有关的病理因素包括肿瘤穿孔、梗阻、侵犯神经或血管、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切除标本中淋巴结的数目等。
3、结直肠癌手术淋巴结清扫原则?
于血管根部清扫区域淋巴结;
区域淋巴结以外的可疑淋巴结应清除或活检;
仅对临床可疑侧方淋巴结转移者考虑侧方淋巴结清扫,不推荐常规侧方清扫(易导致排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
淋巴结的获检数应≥12个,确保肿瘤分期的准确性。
4、结直肠癌的肿瘤切除范围?
应将原发性病灶与所属引流区淋巴结整块切除;
如果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需要一并切除;
一般切除肿瘤远侧5cm, 近侧15~20cm正常肠管。
5、梗阻性结肠癌可以Ⅰ期切除吗?
右侧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时应尽量争取做右半结肠切除及Ⅰ期吻合术;
当对右侧结肠癌局部无法切除时,可选做末端回肠与横结肠吻合术(内转流术) ;
左侧结肠癌引起的急性梗阻在条件许可时应尽量Ⅰ期切除;对肿瘤无法切除的左侧结肠癌可选做内转流术或横结肠造口术。
6、什么是TME/CME规范化切除?
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即切除直肠及直肠周围系膜,完整的切除直肠系膜,以达到完全清扫直肠周围淋巴结的目的,是标准的直肠癌手术;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结肠癌手术中进行完整的结肠系膜切除。
7、极限保肛手术?
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ntersphinceric resection, ISR):目前被称为极限保肛手术。主要适用范围包括:肿块下缘距肛缘 3-5 cm 以内或距齿状线 1.5-3.0 cm,且未浸润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以及肛提肌;括约肌功能良好;T1 及 T2 期的低位直肠癌,或 T3 期低位直肠癌联合新辅助疗法;盆腔狭窄致无法经腹完成肠管吻合时;
对于浸润性及低分化腺癌患者不宜行极限保肛手术。
8、结直肠癌手术的 5 年生存率?
I 期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达 90% 以上;
而 IV 期患者略大于 10%;
平均在60%左右。
9、新辅助治疗(术前放、化疗)是否获益?
I 期患者因其局部复发率很低(约 3%),新辅助治疗的收益非常小;
III 期患者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而 II 期患者是否获益尚不清楚;
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较晚的T3 期(肿瘤浸润直肠系膜筋膜)和T4 期患者可以从新辅助治疗中获益。
10、结直肠癌的术后随访?
癌胚抗原 :2年内每3-6个月抽血查1次癌胚抗原,后每6个月查1次达5年;
增强CT(胸、腹及盆腔):每年1次增强CT,共3-5年,有高危复发风险者更要强调;
结肠镜(术后1年内复查),术前未作结肠镜者,术后3-6个月应结肠镜复查,进展期癌术后第2年应再次复查,非进展期癌首次复查后3年内再次结肠镜复查,以后每5年1次;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者或局部切除者,可每6个月结肠镜检查1次达5年;
术后癌胚抗原升高者,应作全结肠镜、胸腹盆腔CT检查,若阴性,可PET-CT检查或每3个月增强CT复查,不应盲目剖腹探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