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类:一、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良好;2、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 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3、每日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生理性黄疸界限: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
二、病理性黄疸:
1、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85 μmol/L(5mg/dL);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复现;5、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病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因过多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升高;⑴ 红细胞增多症;⑵ 局部出血(血管外溶血);⑶ 新生儿溶血性疾病:
新生儿溶血病、红细胞酶缺陷(G-6-PD缺乏症)、红细胞形态异常(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⑷ ※母乳性黄疸:
①足月儿多见,全程母乳喂养;②黄疸消退延迟,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2-4周达高峰,6-12周消退;③一般状态良好;④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甚至达20 mg/dl,肝功能正常;停母乳3-5天黄疸明显消退,胆红素下降原水平50%以上可确诊。
⑸ 感染:
① 感染中毒症状;② 黄疸常见,在生理性黄疸期间黄疸加重或退而复现,重者可出现核黄疸;③ 常伴有肝脾肿大;④ 早期以间胆高为主,晚期呈双相或以直胆高为主。
2、 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升高;⑴ 缺氧和感染;⑵ Crigler-Najjar综合征:先天性UDPGT缺乏;⑶ Gilbert综合征: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⑷ Lucey-Driscoll综合征:家族性暂时性新生儿黄疸;⑸ 药物:磺胺,水杨酸盐,VitK3,消炎痛,西地兰;⑹ 其他:先天性甲低,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愚型,酸中毒,开奶延迟,低蛋白血症。
3、 胆汁排泄障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⑴ 新生儿肝炎:
多由病毒引起的宫内感染所致;TORCH: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①起病缓,常在生后1-3周出现黄疸,逐渐加重,呈黄绿色;②伴有不同程度消化道症状:厌食、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③尿便改变:尿深黄色,大便颜色变浅,或间断排白色便;④肝轻-中度肿大,脾一般不大,严重者亦可肿大;⑤出血倾向;⑥、生长发育迟缓;⑦、实验室检查:GPT↑,AFP↑,直胆↑,间胆↑。
⑵ 胆管阻塞: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汁粘稠综合症;① 常在生后2-3周出现黄疸,呈进行性加重,为黄绿色;② 早期无其它症状,随着肝功损害出现营养、发育障碍,如未及时治疗,3个月左右可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6个月左右死亡;③尿、便改变:尿似豆油色,持续性排白陶土样便;④早期肝不大,随着胆汁淤积肝肿大明显,质硬,常有脾肿大;⑤实验室检查:早期GPT、AFP正常,晚期二者增高,总胆红素明显增高,以直胆为主。
⑶ 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糖原累积症;⑷ Dubin-Johnson 综合症。
※※并发症:
胆红素脑病为新生儿黄疸最严重并发症,早产儿更易发生。
胆红素脑病:由于血清间胆增高,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以大脑基底核为主的脑组织广泛黄染,导致脑细胞受损,表现为意识障碍、惊厥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及严重后遗症。
分期:
(1)、警告期: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持续12h-24h;(2)、痉挛期: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持续12h-48h,约1/2-1/3死亡;(3)、恢复期:持续二周;(4)、后遗症期:持续终生;※胆红素脑病四联症:
(1)、手足徐动:经常出现不自主、无目的和不协调的动作;(2)、眼球运动障碍:眼球向上转动障碍,形成落日眼;(3)、听觉障碍;(4)、牙釉质发育不良:牙呈绿色或深褐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