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御寒 春捂秋冻
2月4日将迎来传统节气的“立春”,立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时节万物开始复苏,揭开了春天的序幕。立春过后,气温、日照、降雨等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人们会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因此,在早春时节,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脱去厚衣服,换上春装,穿上单鞋。殊不知,过早地换上春装会导致早春的寒气乘虚而入,由下而上,由表入里,侵入骨骼、关节,尤其是裸露的脚趾与踝、膝等关节。
徐厚平博士提醒,立春只是表示天气开始回暖,并不是说就已经很暖和了。初春时节阴寒未尽,乍暖还寒,公众不要急于脱掉厚衣服,相反,要更加注意保暖。
春天的饮食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事情。因为这个季节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合理的饮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唐代着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在这些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除了大枣和山药之外,甘味的食物还有: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苡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栗子等,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最好多吃一些。此外,要少吃黄瓜、冬瓜、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它们会阻碍春天体内阳气的生发;多吃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春天是各种慢性胃炎、胃溃疡、胆结石、肝炎等疾病最容易复发的季节。因此,患有上述疾病的人在饮食上应格外注意。平时最好多喝点山药粥、小米粥,对山楂、乌梅等酸性食物一定要敬而远之。
对于患有胆结石和肝炎的人而言,春天在饮食方面除了要注意遵循“省酸增甘”和“养阳”的原则外,还应该少吃油腻的食物,以防肝胆疾病复发。
起居有常 适度运动
立春过后,在生活习惯上,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体质投资的最佳季节。春天空气清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吐故纳新,充养脏腑。春天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到户外运动,如:散步、跑步、登山、做操、打拳、打球、扭秧歌、踢踺子、跳绳等。此外,可开展春游活动。春游俗称“踏青”,它可以使人受寒冬禁锢的神经得以开放。到春光明媚的野外,到翠绿如茵的草地,到水流潺潺的溪边……接受日光浴、空气浴,在花的世界和绿色海洋中,使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这一时节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而且由于立春后气候仍然干燥,运动时补充水分也是很必要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