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螺旋体,又称苍白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为一种小而纤细的螺旋状微生物,长6~14μm,直径0.25~0.3μm,平均有8~14个规则的密螺旋。因其透明而不易被染色,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发现,只有在暗视野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梅毒螺旋体的特征:(1)螺旋整齐,数目固定;(2)折光性强,较其他螺旋体亮;(3)运动缓慢而有规律,有三种运动方式:围绕其长轴旋转运动,或伸缩其螺旋间距离移动,或弯曲扭动如蛇行。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自然宿主。梅毒螺旋体尚不能在体外培养繁殖。最适生存温度是37℃,离开人体很快死亡,煮沸、干燥、肥皂水以及一般的消毒剂如双氧水、酒精等很容易将其杀灭。
梅毒的发病与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大量繁殖及其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性接触过程中,梅毒螺旋体可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由感染者传给性伴。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经2~4周的潜伏期,在此期间,梅毒螺旋体在入侵部位大量繁殖,通过免疫反应引起侵入部位出现破溃,即硬下疳。由于局部免疫力的增强,硬下疳经3~8周可自行消失。螺旋体在原发病灶大量繁殖后,可侵入附近的淋巴结,再经血液播散到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出现梅毒疹和系统性损害如关节炎。如不经治疗,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进一步发展到晚期阶段,发生心血管或神经系统损害,以及皮肤、骨与内脏的树胶肿损害。梅毒感染后,机体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体,但这些抗体对机体无免疫保护作用。早期梅毒治愈后,可再感染梅毒;而晚期梅毒则不发生再感染,可能与机体已产生细胞免疫有关。
传染源主要是早期活动性梅毒和潜伏梅毒患者。传播途径有:(1)性接触:这是最主要的途径。在感染梅毒后第一年内,患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随着病期的延长,传染性越来越小;感染后4年,通过性接触无传染性。(2)母婴传播:梅毒螺旋体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一般认为,在妊娠前4个月,由于胎盘细胞滋养层的保护,胎儿不易受感染;4个月后由于细胞滋养层萎缩,梅毒螺旋体易透过胎盘。(3)其他:在少数情况下,梅毒可通过输血或某些间接方式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