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脊索瘤的治疗一直是骶骨肿瘤治疗的难点,我们现在的观点是通过适当的手术方式结合放疗达到有效的局部控制,提高患者肿瘤控制期的生活质量。目前我们发表了单中心最大宗的病例随访结果,对于指导脊索瘤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都十分重要。我们需要客观理性的看待外科、放疗及化疗在脊索瘤治疗中的位置,在不同的治疗节段应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发挥不同治疗方法的最大优势,在达到局部控制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脊索瘤,进展缓慢,局部复发率高,虽然不会短期内危及生命,但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如果把握不好外科治疗的“度”就会适得其反,放疗无法达到满意的局部控制。建议脊索瘤患者,特别是复发患者到有经验的医院就诊。
【背景】骶骨脊索瘤的外科切除边界直接决定局部控制率和患者远期生存情况。条件生存率(Conditional Survival, CS)是用来描述患者在存活一段时间之后的预期生存情况,这对于预测不同生存节段患者的肿瘤学预后十分重要。目前,尚无骶骨脊索瘤外科治疗后条件生存率的相关报道。此外,目前现有功能评分方法很难准确地预测和描述骶骨肿瘤切除后骶神经功能情况,并且无法反应功能方面微小的变化。
【目的】本研究旨在:(1)分析骶骨脊索瘤患者术后的条件生存率,明确对预后有影响的各因素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改变。(2)通过新设计的评分系统准确描述骶骨脊索瘤术后患者的骶神经功能,包括下肢感觉运动及二便功能,并明确骶神经切除节段与总的术后神经功能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本中心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共11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骶骨脊索瘤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本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根据静态5年生存率计算本组患者的条件生存率。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影响预后因素对于条件生存率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的骶神经评分系统评估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本组病例平均随访时间是59.3个月(15-130个月)。
【结果】本组病例的5年条件生存率在术后第1至4年逐年降低,第5年略上升。总体5年生存率由诊断时的80.7%降至第4年的62.7%,在第5年上升至70.9%。在诊断时,广泛和边缘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囊内切除的患者,分别是86.3%和67.0%(p=0.009),这一差别在术后第3年至第4年最为明显。在外院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明显低于在我院初治的骶骨脊索瘤患者,在诊断时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64.1% 和90.2% (p=0.012)。这一差别在术后的第5年不再存在,两组分别是66.8% 和 71.1%(p>0.05)。根据新提出的评分量表对术后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可以发现该评分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不同阶段神经切除的功能差异。保留双侧S1、S2、S3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总体得分分别是39.5%、60.0%、81.5%。保留双侧S3神经较保留单侧S3神经可以显著降低失禁(p=0.01)并提高排尿感觉(p=0.02)。
【结论】
骶骨脊索瘤术后患者的条件生存率在第1至4年逐渐递减,之后有所改善。外科边界和既往接受过手术治疗两个因素在影响生存率方面是非线性的变化。根据现有评分体系可以证明骶神经根保留水平与术后患者功能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