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辅助化疗最早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多是在术后进行。新辅助化疗是从1973年开始的。当时人工假体制做需要很长的时间(长达三个月),Memorial Sloan-Kettering肿瘤中心的Rosen及Marcove医生对部分适应于肿瘤大块切除及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骨肉瘤病人进行术前化疗,防止在等待人工关节制做期间肿瘤继续发展。回顾性研究发现,该组病人的生存率较同期只进行术后辅助化疗的病例组明显提高。1979年Rosen等正式提出新辅助化疗的概念,他在概念中强调:新辅助化疗并非“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简单模式,它包含经术前化疗后对病人及肿瘤的全面评估:要注意疼痛的减轻、肿块的缩小程度,以及影像学上病灶边界是否变得清晰、骨硬化是否增多、肿瘤的新生血管是否减少。目前新辅助化疗的概念已经被广泛认可,在术后辅助化疗的基础上,大多数新的化疗方案增加了术前化疗,已成为恶性骨肿瘤治疗的标准模式。
二、作用
1、可以早期进行全身治疗,消灭潜在的微小转移灶:以骨肉瘤为例,临床上做出诊断时,其中80%的患者已经发生了肺转移,因此治疗上首先要采取大剂量的化疗。再好的外科治疗也不能控制转移瘤的发展,同时也就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Wittig等2002年报道新辅助 化疗的应用使90%-95%的骨肉瘤病人施行了保肢手术,五年生存率达到60%-80%。
2、通过评估术前化疗效果,指导术后化疗:肿瘤对化疗的组织学反应是影响长期预后的最重要因素,在新辅助化疗中发现反应不良者,在术后换用其他细胞毒性药物(挽救性化疗)。新辅助化疗强调术前化疗6-10周,然后行肿瘤切除,根据肿瘤组织坏死程度,制定术后化疗方案。如果肿瘤坏死率大于90%,术后继续原化疗方案,五年生存率可达80%-90%;而坏死率小于90%者,五年生存率低于60%,应调整术后化疗方案。
3、缩小肿瘤及肿瘤周围的反应带,提高保肢手术:大剂量的化疗,可以对数级的杀灭肿瘤细胞,原发灶发生大片的坏死,肿瘤体积缩小,减少了术中肿瘤细胞扩散的机会,瘤周反应性水肿带减退,血管减少,切缘更安全,可以保留更多的肌肉,保肢术后功能好而复发几率小。
4、允许有充分时间设计保肢方案,制做假体:每例骨肿瘤的部位、范围和性质都不完全一样,很难用统一的标准来准备假体。在术前化疗的这段时间,可以精心为病人设计假体和手术方案而不耽误病人的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