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是指意识完全消失,施以刺激不可唤醒。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浅昏迷对强刺激有反应如压眶反应,浅反射存在,吞咽反射、咳嗽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等减弱。深昏迷时对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各种浅反射消失,其原因:任何导致大脑组织缺血缺氧的因素都可引起昏迷,如:脑外科、颅脑肿瘤、脑炎、中毒、窒息、严重创伤和重大疾病。
健康宣教
(1)每天早晚及饭后给患儿用盐水清洗口腔;饮食管理:应给予病人高热量、容消化流质食物;不能吞咽者给予鼻饲,鼻饲食物可为牛奶、米汤、菜汤、肉汤和果汁水等,也可请营养师的配餐;或将牛奶、鸡蛋、淀粉、菜汁等调配在一起,制成稀粥状的混合奶后鼻饲,每天可给病人吃一些香蕉及蜂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每日早晚给病人按摩腹部防止便秘
(2)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感冒。昏迷患儿机体抵抗力较低,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患儿无论取何种卧位都要使其面部转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每次翻身变换体位时,轻扣其背部等,或遵医嘱雾化拍背,吸痰,以防吸入性或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教会家长拍背的方法,由轻到重,由下至上,由外到内,经常开窗通风,每周用三氧机消毒病房空气2小时。
(3)保持良好的功能位置,防止局部肢体受压,预防褥疮。勤翻身, 侧卧位和仰卧位交替,每2h翻身1次,仰卧位时,应将床头抬高10°~20°,下肢由臀至小腿置低平长软枕,窝处再放一小软枕,或将床中间摇高20°~30°,使腿微曲,足低与床尾之间置一硬枕,防止足下垂,保持屈髋、屈膝,踝背屈90°,双足之间夹一硬枕,防止小腿内收;侧卧位时,手可放在胸前或身上,肢体屈曲,两下肢之间垫软枕,以预防局部受压,影响血液循环;
及时更换潮湿的床单、被褥和衣服;教会家长翻身方法,指导家长每天用温水给患儿全身擦洗 , 用温水浸泡四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的产生,由于昏迷患者的感觉差,水温不能超过50℃,以防烫伤局部皮肤,每天2次,每次15~20min。指导家长正确穿戴矫形肢具,检查皮肤完整性,用大拇指指腹沾75%酒精按揉骨隆突及肢具压迫处,由轻及重,由外至内,3-5次/天。
(4)防止泌尿系感染 患儿如能自行排尿,穿纸尿裤, 勤更换尿布湿,更换后用温开水清洗会阴部,擦护臀霜,及时更换尿湿的衣服、床单、被褥。
(5)防止坠床 躁动不安的患儿应有家长守护,安装床挡,必要时使保护带,防止患儿坠床、摔伤。
(6)预防结膜、角膜炎 对眼睛不能闭合者,可给患儿涂用抗生素眼膏并加盖湿纱布,以防结、角膜炎的发生。
(7)心理护理音乐刺激:用手机、电脑、Mp4等电子设备放置于病人枕旁,播放患儿喜欢的音乐、动画等,每日3次,每次2h;谈话讲故事:尽量让患儿熟悉的人向其谈话,谈话内容为患儿最熟悉的人物、事物;鼓励家属不放弃、不抛弃,安慰家属树立信心。
昏迷病人的主要问题:有鼻饲,尿管,呼吸道分泌物多,营养差,体质差,易感染,感觉差,长期卧床等问题,需要全科护理.患儿以康复治疗为主,辅以静脉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项目多, 如高压氧、电疗、针灸、水疗、药物治疗,在病房时间少,一般中午和晚上才回病房进行临床治疗.故应教会家长更多的家庭康复方法,做大小关节的屈伸活动,臂关节和髋关节的内旋和外展等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幅度不能太大,应循序渐进,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牵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