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钳样多指是多指中较难处理的一类,属于wassel分型中的4型汇聚型。两个指头对向侧弯,形同螃蟹的两个钳子,故称蟹样多指。
蟹样多指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两个手指骨关节皮肤均融合,这种手术风险较高,有融合指骨不愈合、甚至指体坏死可能,且融合后的关节功能常常不好,外形往往比正常拇指粗大,指甲也有分裂的瘢痕。另一中是切除发育较差的桡侧指,保留尺侧指做骨关节矫形,这种方式安全性高,术后除拇指外形稍小,外形和屈伸功能均较好,指甲也完整平滑。故目前,国际上越来越主张采用后一种手术方式。
病例1,男,5岁,左拇蟹样多指。
术前
X片:
术后
病例2, 男,7个月,左拇蟹钳样多指。
术前,刚手部准备泡手后拍的,湿漉漉的小手
因年龄太小又要求手术,仅行关节囊松解,肌腱转位,未截骨,将切除的多指皮瓣转移到保留的拇指使其外形丰满。术后1个多月。
因关节没有大动,屈伸功能较好,唯一的遗憾是指甲还是有点偏斜,长的太长更显得歪。如果家长要求还可以再做修复。
前面的是以前的手术病例,现在的手术方式有所改进。
病例3, 患儿,女,2岁10月,右拇指蟹样多指。
术前:尺侧发育好于桡侧,为主干指,但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侧弯,呈“Z”字畸形。
术前X片
术后即刻,弯曲已经矫正,克氏针固定中,但尺侧指间关节处多余皮肤未去除,稍突起,以后会自行回缩。
术后3个月,指间关节尺侧处皮肤多余较前明显好转,以后继续收缩后手指会显得更直。
指间关节活动度良好,小孩不配合,被动屈曲可看出关节活动范围。
2013.10.24更新,术后1年1,孩子拇指桡侧瘢痕挛缩松解后拇指伸直好,关节活动好。
前面的术式存在拇指尺侧皮肤臃肿的不足,虽经过长时间自行回缩,都会有显著好转。但术后即刻效果不佳,也让家长不太满意。为克服这个不足,现手术方式加以改良,术中就修整去除多余皮肤。
病例4,男,刚满3岁,右拇指蟹样多指。
术前
X片 ,有日期显示,2012-05-09
术中就修整去除多余皮肤,术后即刻效果更好
该患儿为2012-05-11日手术,感兴趣的家长可以等待术后随访照片。
好久没有翻看这个帖子,这个孩子术后半年回来过,手指很直,活动完全正常,但指间关节尺侧皮下有个线结形成小包,这是因为以前采用不吸收缝线缝合关节囊,有的孩子会出现线头反应,现在都是慢吸收线缝合,不会发生这种现象。随访时给予清除线结,后情况良好未再回来过。
2013.12月更新,孩子回来随访,清除线结后1年,手术后1年半,效果很好。
去年有部分病例,因家长要求尽早手术,采取分次手术的方式,及半岁切除多指同时矫正掌指关节侧弯,1岁半以后需二次手术行指间关节侧弯矫正。但现在,还是觉得一次手术成形的好处更多,术中可利用切除多指的肌腱来矫正止点异位的肌力不平衡。而且,一次性手术的年龄也提到2岁左右,轻度的蟹钳指最近有一例最小做到1岁0月,目前已术后3个月,效果还不错,还在随访中,我会上传图片。因此,现在推荐蟹样多指的手术年龄在2岁及以上,手术方式为一次成形。
患儿,男,1岁0月,右拇蟹钳指,术前X片忘拍了,我会叫家长下次复查带上。
现在刚术后近3个月,切口瘢痕有点挛缩,以后瘢痕软化松弛后,拇指会更直。
终于把蟹钳指的手术年龄提前到1岁了!
2013年3月底补充:
由于很久没有更新文章,上述有的观点可能给人误解。对于蟹钳指,目前的作法有了更多的选择。现在,对于BC融合术,我认为只要手术操作细致,两个指头融合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好的功能和外观,不会发生指体坏死、骨不愈合的情况。当然,传统的BC融合术做得少,因为两个指头骨关节完全等长的情况很少,多数情况下两个指头的骨关节平面都有差异。所以,最近1年,做的改良BC融合术较多,效果大多满意,总体优于上述切除一个指头,保留指矫直的方式。值得提醒的是,改良融合术在也有其局限,术后功能虽好,但对于侧弯矫正效果不好,有的需要二期再矫正侧弯。不过,我个人认为,通过两次手术,既能保住外观大小,又能保住关节功能,还是值得的。另外,无论那种融合术,早期,也就是术后半年内的外形都会较肿大,指甲也会不整齐,甚至暂时脱落。尤其术后2、3个月时,由于瘢痕或者皮瓣的挛缩,也容易出现手指的弯曲,家长需要有耐心等待恢复过程。一般半年,最迟一年以后,瘢痕软化,肿胀完全消退,关节活动恢复后,效果较好。详见http://www.handsurgery.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7322&extra=page%3D2%26filter%3Dtypeid%26typeid%3D49%26typeid%3D49
很多家长现在也很纠结,孩子到底应该做什么方式?我目前的建议是,如果有一侧指头优势较明显,大小差异不超过1/3,尤其主干指指甲发育好,形态正无偏斜,指头也就往往发育较好,这种情况建议切除差的指头,保留好的指头并矫正侧弯。如果两个指头发育都差,和健侧指头差异超过1/3,标志往往是指甲歪斜,这种情况建议融合。如果两个指头侧弯很严重,且骨关节面等长,做传统BC融合。两个指头侧弯不重,关节面不等齐,则做改良BC融合的好。
这个孩子,就是指甲比较正,所以选择切除加关节侧弯矫正
术后5个月,外形和功能也较好
手指的关节功能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我这里强调一下。关节功能固然重要,但和外观美观相比,也要有所取舍。接触过一些10多岁大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基本都会对外观的要求高过功能。甚至有一次,一个大男孩直接和我说:“我就是要把手指头做直,哪怕不能活动!”。他妈妈对我说,孩子因为手指弯曲很自卑,常常把手藏住不愿意露出来。这个我能理解,这是个重视视觉效应的社会,很多人看重外表,手是人的第二张脸,所以孩子才会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多指的弯曲难以矫正的是在指间关节,就是靠近指甲的关节,有些方法可以很好地矫正指间关节的侧弯,但可能会付出影响关节的活动的代价。我认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对于很严重的蟹钳指,甚至有的医生会直接把这个关节融合做死,一点也不能活动。这是因为,对于拇指来说,功能重要的是掌指关节和腕掌关节,只要掌指关节和腕掌关节能活动,即使指间关节一点也不能活动,拇指的功能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了,包括写字,拿筷子,打电脑,开车等等。如果不仔细看,旁人也不容易看出手指的异常。当然,指间关节完全不活动对于精细手工是有影响的,比如修表等工种会有限制。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侧弯很严重的蟹钳指,还是可以做经典的骨骼及软组织各取一半融合的传统BC术,这样,指间关节功能活动虽然差些(注意一般不会一点活动没有,只是活动度较差),但外观较好,可以做得很直。
老是有家长问我融合术的效果,尤其两个指头不等长的融合效果。我本来在中华手外科网上有很多融合病例,但有的家长就是看不到,这样吧,正好这几天有家长发来术后1个多月的图片,这个病例没有发过贴,就在这里加上吧。
患儿,1岁8月,右拇蟹钳指,两个指头不等长,侧弯,并且两个指头都小,做的改良融合
术后1个多月,家长发来图片,当然,肿胀还没有消完,新的指甲也没长出来,因为是改良融合,所以我相信功能恢复没问题,以后我会继续发随访图片
3013.10.24更新:
蟹钳指的手术方式选择,一直是很多家长纠结的问题,常常问我的建议。我的原则一般就是看指甲,如果指甲歪斜的,做融合,指甲比较正的建议切除桡侧指,保留尺侧指矫直。
现在,做切除后矫直的方式也有很大改进,多数病例不需要打克氏针,符合我追求的尽可能减少患儿痛苦的原则。这样,术后不需要拆线,也不需要换药,3周后家长自己在家拆除包扎就可以。并且手术中完全矫正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侧弯,所有操作基本做到模式化,程序化,时间很快,一个小时多一点时间完成,包扎好后再松驱血带,这样术中不出一滴血,只是术后内层纱布会有少许渗血。
这个病例指甲稍小,但指甲正,形态可,选择切除桡侧指,保留尺侧指,同时做关节矫正,肌腱中置,即使不打克氏针,手指也已经伸直,术后小夹板固定三周即可。
术后2个半月随访,伸直度很好,活动也较好。但孩子就是不配合,大哭挣扎不停,勉强拍了几张,没有拍到指间关节屈曲位图片。没关系,是本地患儿,以后还会回来随访的,下次争取拍到。
这个病例指甲差异大,并且指甲歪斜,选择改良融合,两个指头长度不一样,桡侧复合组织瓣做成岛状瓣推进,保留的尺侧骨关节仍然矫正关节侧弯。
因为,越来越多的多指术后不需要换药,都是家长三周后在家自行拆开包扎,时不时有家长被手指的肿胀或是痂壳吓着,以为伤口出问题,为免得一一解释,现发一个术后三周肿胀很明显的病例的恢复过程。当然,大多数术后没这么重,畸形重,手术做得大的会肿胀严重些。
患儿,半岁,右拇蟹钳样多指,也就是四型汇聚型。
术后即刻,矫直后没打克氏针
术后3周,因为是本地的,来门诊拆开,确实红肿的明显,线结和血痂凝在一起,很不好看,但伤口干燥的,拆开后不再包扎,不拆线,过几天缝线和痂壳会自行脱落。
术后8个月,孩子回来随访,外形和活动都还可以,就是孩子才1岁2月,怎么都不配合活动,没拍到屈曲位图片。
呵呵,把术后三周的丑陋图片拿出来,就是想让家长们放心,术后三周拆开后时,伤口的肿胀是正常的,只要伤口干燥的就问题不大。尤其做了蟹钳指,手术大,肿胀时间较长。当然,不放心就发图片给我是正确的,但不要一惊一乍地吓自己啦。
2015年更新
目前,蟹钳样多指的手术基本都要克氏针固定的,通常固定3-4周,这样不用担心孩子回当地换药时因为包扎不当导致侧偏复发。
另外,现在这种类型的多指一般没有做融合,原因是传统融合骨关节活动不好,指头粗大也较为明显,尤其关节处粗大是二期手术也不好缩小的。而改良融合不容易矫正侧弯,容易侧弯复发需要再次手术。
因此,我目前对是否融合的标准是:指甲是否有歪斜?指甲正,哪怕小一点也还是以切除多指,拇指矫直的手术方式,指甲歪斜的才考虑做融合,但家长需接受有可能因为侧弯复发或是指甲不整齐而需要二次手术的可能,而指甲不整齐即使再次手术也还是可能存在,一般达不到天生的指甲那么完美。
下面是我认为必须做融合的情况,一般是三型。
2015.3.7更新
蟹钳样多指,主要是指间关节(拇指靠近指甲的关节)和掌指关节(拇指根部的关节)的反向侧弯。手术的难度在于矫正指间关节的侧弯,对于指间关节侧弯严重(90度的)病例,要一次矫正到很直是不容易的,对于年长儿或是成年人,有的医生主张将指间关节融合,使其不能活动,也就不再侧弯。
我的病例多数是1岁多的婴幼儿,为不影响手指发育,我都不做指间关节融合,一般也不做指骨截骨,而是通过屈伸肌腱中置,调整侧副韧带张力达到矫直的结果。这就导致矫正的结果可能是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最好的,就是关节基本稳定后(通常术后半年)刚好到完全伸直位;第二种情形是矫正还欠一点,也就是指间关节还有一点桡侧弯;第三种情形就是矫正过度,术后拇指反过来有点向尺侧(靠食指方向)弯曲。
产生三种结果的原因是:伤口的瘢痕挛缩轻重,屈伸肌腱的张力大小,止点中置时的位置以及桡尺侧的侧副韧带的张力都对术后结果有影响,确实难以保证每个患儿术后都能刚好很直。术中即刻的效果和术后半年的效果可能不一样,有的术中即刻做得很直,术后由于伤口发生瘢痕挛缩导致矫正不够。有的术中刻意矫枉过正,术后瘢痕挛缩后刚好就很直,但也有的伤口就不发生挛缩,导致术后仍然矫枉过正,就矫过了。当然,通过总结经验,随访术后,目前,多数情况下,我把握得还是比较好,大多数患儿属于第一种情况,能够一次手术做到很直,但仍然不能杜绝后两种情况的发生。在此,还请各位家长理解,对于蟹钳样多指,没有一个医生能够保证每个病例手术后都能达到刚好很直的效果。
另外,手术的效果,除开医生技术的因素,还与家长是否能配合医生进行术后康复有很大关系。所以,术后3-4周,孩子拇指不包扎后,家长需要及时、定期给我传图片,以便我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指导家长在家给予干预措施。
第一种情况,刚好矫正到完全伸直位。
第二种情况,矫正不够,还有点侧弯,此例一年后做了二期手术。
第二种情况中,有一些病例是术后3个月时因为瘢痕挛缩导致侧弯矫正不够,但随着时间推移,瘢痕慢慢软化,拇指就慢慢矫直了。所以,最终效果稳定是在一年之后。
第三种情况,矫枉过正,反过来有点侧弯了
这例也是矫枉过正,有点明显,但家长暂时不要求处理,继续观察,必要时也可以再次手术。
有的家长很着急,不能等待。其实,我认为等待一个技术较可靠的医生比匆忙找一个医生更值得。我做的大孩子的手术效果也是不错的,这个就是快14岁才手术的。
这例是成人,24岁,侧弯非常严重,术后拇指也是基本矫直。
相关文章